媒體看中國:"尋秦記"終結 謎團未止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原來的外交部長秦剛消失1個月後被免職,但中國官方並未公布原因。德國和英美多家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摘編如下:

《南德意志報》

"人們幾乎要同情北京外交部的工作人員過去一個月不能就他們的上司秦剛失蹤給出解釋。可以感覺到這個權力機構運作癱瘓。外交部長就這麼消失了。沒有一句解釋。…秦剛本人仍然下落不明。不透明和肆意一直在共產黨政權的基因裡。後果就是潛藏的緊張氣氛,經常各個層級都深懷恐懼。在這個體系裡,沒有誰是安全的,永遠沒有。"

《斯圖加特報》

"這是怎麼一個國家,甚至連外交部長都能毫無痕跡地從屏幕上消失,然後被免職?秦剛因為彗星般的升職受到不少人的嫉妒。但他也有最佳的保護傘--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得多的問題是,想要解決掉這顆政治新星的勢力,是怎麼把習近平拉到他們那一邊的。以及中南海共產黨總部的高牆背後這場陣地戰,是否會讓國家主席的光榮形象受損。"

《每日鏡報》

中國問題專家何青山(Nis Grünberg):"一位重要的部長這麼長時間不在,很罕見。但這一事件過程的模式並不罕見。如果中國官員受到調查,通常會從公眾視線消失,直到有關部門----以及領導層----決定,要對他怎麼樣,以及對外怎麼講述這件事。對領導層而言,全面的信息控制一直是重中之重。外國對中國的不透明、難以預測一直存有顧慮,而這一事件不會讓這一顧慮減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過去,中國高官也曾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幾個月後宣布他們受到秘密的紀律調查。但最近幾周圍繞秦剛的情況,則讓中國政治體制的這些特征進入了全球視野。"

《華盛頓郵報》

"無論最終的解釋如何,秦剛被免職都意味著,在習近平任下,高官缺乏職務上的安全感。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的中國政治專家裴敏欣表示:'如今,習近平是唯一能保護你的。如果你在他那裡失寵,你就沒戲了。'"

《華爾街日報》

"'秦剛被免職不應被理解為習近平的權力縮小,因為他的權力遠超過一次人事任命的深度和廣度',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分析人士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道。'如今,事實是,秦剛還保留著部分黨和政府的職務,這顯示,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內部事務。'"

《外交政策》

"秦剛突然被免職--即便在中國的政治體系裡這是正常的--或許意味著他被卷入雙規。…如果那樣,他將會完全失聯,加劇過去一個月在他的下屬中間散播的恐懼感和不確定性。…北京如今提醒(外國)伙伴們,中國官員不但可能隨時消失,而且政府還會假裝他們從未存在過。秦剛過去數月任期內,與他的任何討論或成果如今都歸為零。"

《衛報》

"周二的會議後,秦剛還留在國務院-中國的最高管理機構,這只讓關於他命運的困惑更加增多,因為這顯示他還沒有被完全地清除出權力體系。"

《每日電訊報》

"智庫亞洲協會的中國政治研究員托馬斯(Neil Thomas)表示,有證據顯示,秦剛已經被整肅,而不是健康原因。他說,外交部網站已經除去了秦剛的姓名。…但其他分析人士則表示,在中國國務院的中英文網站上,仍有秦剛的名字。"

《經濟學人》

"共產黨頑固地青睞不透明,即便是付出世界範圍內外交窘境的代價,這是這場暗黑傳說中如今唯一確定的。過去這個月的離奇發展在某種意義上為了解習的中國的權力本質打開了一扇非同尋常清晰的窗戶。然而,劇情的終結是,盡管高樓大廈光怪陸離、電動汽車熙來攘往,北京仍然是一個馬列政權的首都,所通行的是其自有的殘酷規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