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創舉 揭月球背面

中國時報【孫昌國、李文輝╱綜合報導】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國自古就對月亮有獨特嚮往。今年一月,大陸嫦娥四號機器人探測器攜帶一台小型巡視器歷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創下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紀錄。大陸希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載人登月,完成大國雄心。 美宣布 2024年重返月球 大陸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搭乘長征二號火箭搭載的「神舟五號」太空船出發,繞行地球,成為大陸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也是大陸展現太空探險濫觴。十多年來,大陸航天技術超俄趕美,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2024年美國人將再次登上月球的目標,相信和大陸在太空科技領域的快速進展有關。印度則計劃發射「月船2號」(Chandrayaan-2),到達月球表面。太空已然成為強國較勁的另一領域。 2016年起,大陸更將每年4月24日定為「中國航太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當時說明了「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中國航太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太、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 歷時20年 技術超俄趕美 大陸的探月工程又被稱為嫦娥工程。首先是發射繞月衛星,繼而是發射無人探測裝置,實現月面軟著陸探測,最後為運輸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點,並且採取樣本返回地球;整個計畫歷時20年,並為載人登月到長久駐月的長期戰略目標作出準備。大陸預定在2030年代實現大陸太空人登月。 川普當局計劃重新登上月球而讓探月計畫重新啟動。美國太空總署已要求在2020財政年度增加16億美元,但杯水車薪。專家預計,如果要加速登月計畫可能總共要花費200億到300億美元。而美國的一些私人公司也對登月透露出興趣,希望將登月轉為商機。除了吸引富豪花費巨資參加太空旅行外,一些美國公司希望從月球土壤開採氦-3,這可能是未來聚變反應堆的燃料,儘管實際的聚變反應堆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會出現。另外,月球可能也是貫徹天文的好地點,是放置光學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的理想位置。 美陸印登月 爭太空強權 美國太空總署已用希臘神話中阿波羅神的姐姐阿提米絲(Artemis)命名新的登月計劃。首次行動將是對建造中的名為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的巨型火箭進行無人測試。行動計劃於2020年底進行。第二次飛行暨首次載人行動將於2022年繞月快速飛行,但不著陸。2024年第三次飛行時,宇航員將首次前往月球軌道上的前哨「門戶」,並從那裡使用另一個航天器前往月球南極附近某處地表。 美、陸、印相繼宣布探月計畫,美國科學家認為,競相登月的主要動力是發現月球上可能有水,特別是太陽照射不到的極地隕坑深處有冰,可用來分解出氫氣和氧氣。但對於政治家而言,登月和太空探索是新時代領域展現大國爭霸的戰場。是繼陸權論、海權論後大國爭取戰略高地的關鍵領域。背後的動機,和促使人類登月的美蘇太空爭霸沒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