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發燒竟是染上這細菌!家長不可輕忽

感冒、發燒很常見,一般感冒通常發燒三天左右,過了第三天之後會有慢慢下降趨勢,但如果幼童發高燒超過三天,且一直持續在38~40度並伴隨著劇烈頭痛,兒科祁孝鈞醫師表示通常會進行脊髓穿刺,查看細胞的變化,理論上裡面不應該有細菌,如果白血球上升或是看到細菌,就代表可能遭受感染,需要留意是否患腦脊髓膜炎。

腦脊髓膜炎嬰兒臨床症狀不典型不易察覺
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膜炎疾病,即使給予合適抗生素治療,致死率仍有10%~15%。[註1]另外,約有5%~20%的個案,未經腦脊髓膜炎症狀,直接進展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出現瘀斑、休克、急性腎上腺出血及多重器官衰竭等,致死率高達40%,且存活者中有20%產生相關後遺症。一歲以下的嬰兒較少猝發案例,且臨床症狀不典型亦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還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

嬰幼兒高燒3天就要完整檢查
因此祁孝鈞醫師提醒,家中若有小於三個月新生兒,一旦孩子出現神經學症狀,像是抽筋、眼睛上吊,或是有奇怪的動作,以及囟門摸起來凸凸的情形,伴隨著發燒,就應該要特別注意,重症機會特別高,兒科醫學會就建議小於三個月的新生兒,不管在任何時間點發燒,為了確保安全,都必須到醫院進行完整檢查,包括抽血、驗尿、腦脊髓穿刺。

腦脊髓膜炎初期與感冒很像
此外,腦脊髓膜炎初期症狀與感冒流感類似,都會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多數人會停留在呼吸道上就結束,但100個人感冒,可能就會有一個人會出現腦部的感染,細菌會往裡面跑,跑到腦裡面造成嚴重的感染。但為什麽會侵犯腦部或脊髓呢?醫師指出和「免疫力」以及被感染的病菌強弱度有關!根據統計,腦脊髓膜炎無症狀帶菌的人佔了5%~10%[註2],1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口腔或是鼻咽部已經有這個細菌,但鼻咽部的細菌就在等待免疫力下降到某個點,就會侵襲我們的腦。

預防要點一定要知道!
尤其是嬰兒或是表達能力還不佳的幼童,家長要更有警覺心,當孩子持續哭鬧、躁動、怎麼抱都一直哭、不吃東西,可以摸看看頭上方囟門,在一歲半之前囟門還沒有關,囟門如果有凸起,代表幼童腦部壓力很高,伴隨上述症狀就要特別注意腦部是否遭受感染。

醫師簡單整理最佳預防要點,第一是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包含飲食、運動、睡眠等。第二保持好的衛生習慣,好好洗手,避免群聚。

[註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註2]111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_111年6月版

看更多專題內容【傻傻分不清 COVID腦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