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破產,英業達、經濟部甩鍋 銀行苦吞18億,其實是自找的?

文/黃亦筠、盧沛樺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英業達子公司英穩達宣告破產。母公司撤出不賺錢的太陽能產業,更不打算扛下子公司債務,7家銀行將吞下18億負債,求償無門。未來可能走上法庭的銀行,靠一紙「支持函」,能告贏嗎?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12月1日,英業達代替未掛牌的子公司英穩達,發重訊宣告因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向桃園地方法院宣告破產。

「英穩達累積虧損已經超過(英業達)投資了,」在證交所重訊現場,英業達副總暨發言人游進寶直言,英穩達資產已不足以清償負債,即時停止才能避免繼續增加虧損,虧損已經認列,不影響母公司英業達運作,「對英業達來說,是『終於』完全退出太陽能(產業)。」

《天下》查詢財報資料,英業達持有太陽能電池廠英穩達47%股份,原始投資金額10.9億,而英穩達累積負債已達22億。金管會統計,兆豐、華南、台銀、北富銀、中信、彰銀、土銀共7家銀行,借出18.7億元,且全數為無擔保借款。銀行苦吞呆帳會比英業達虧得還多。(英業達在文章刊出後來函,除英業達外,連同子、孫公司投資英穩達,金額共15.49億)

一家經濟部曾經介入協商的電子第五哥子公司,結果大集團放手讓子公司「終於」倒閉,借錢的人卻比投資的人虧更多,引發商界議論紛紛。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荒謬的現象?故事要從英穩達投入太陽能這個行業說起。

銀行比英業達虧得還多

英業達集團跨入太陽能始於十年前,正值台灣看好太陽能前景,眾科技大廠競相投入。2010年,英業達先是和穩懋合資英穩達,緊接著又搶贏鴻海成為當紅太陽能電池廠益通的大股東,還投資英懋達,一連三波快攻佈局太陽能產業。但隨著景氣反轉,英懋達併入英穩達,益通連續10年虧損,在2020年3月下市並清算。最後一塊英穩達,2019年就因營運不佳,進行過一輪裁員。「當時,(英穩達)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訂單,」一名太陽能系統廠業者就透露。

太陽能產業從十年前的風光走到淪落為台灣艱困產業。主要原因是,中國太陽能大廠都走一條龍模式,從上游材料、零件到模組生產。加上中國政府政策補貼及低成本設備競賽的進逼,台灣走水平分工模式,投入作電池、模組廠沒有優勢,也沒有競爭力。

「英穩達停產大概一年多了,」重訊現場,游進寶面對媒體詢問低調證實。為什麼沒有更早處理?「經營期間期待業務環境有所轉變,並盡力尋求各項商機的機會,也嘗試過轉型,惟狀況急轉直下太快,對英穩達而言已不具優勢,」面對《天下》詢問,英業達發言體系書面回覆。

給大企業方便,反而重傷自己

但一名了解英穩達的下游系統廠主管直言,英穩達跟母公司在財務上脫鉤,沒有做聯保,能活多久看你造化,母公司也沒有想投更多資源。「兒子掛了,也傷不到爸媽,」他分析。

一家連年虧損的事業,為何銀行願意送上白花花的銀子,卻不懂得自保?一位企業金融放款老將透露,英穩達借得到錢,是因為銀行拿到母公司英業達的「支持函」。雖然支持函的法律效力不如背書保證,但銀行會接受,是看上母公司信用好、銀行關係好,相信子公司出事,母公司會提供財務支援。在國內企金實務,大公司出具支持函的做法,並不少見。

據銀行團轉述,英業達出具的支持函,上頭寫著:「如果英穩達無法還款付息,英業達會盡力採取必要行動」,以及「英業達使英穩達取得必要資金,與履行對本行的還款付息義務」。

銀行給大企業方便。因為一旦背書保證,就得在財報上揭露金額,且背書保證依法要經過董事會、股東會同意,流程較支持函複雜,背書保證金額也有上限。而銀行業競爭激烈,為了爭取大企業客戶,銀行就會放鬆。

「原本是信任華人社會做生意,大家講究信用,才願意給企業方便,但現在證明是相信錯人了,」這位踩雷銀行的高階主管直言。

銀行擬告英業達,專家看衰

現在,7家銀行醞釀對英業達提出求償。若走上法庭途徑,英業達站得住腳嗎?

創拓國際法律事務所執行董事司徒嘉恒直言,支持函在法律上,不具保證責任,而且母公司在文字上會寫得很籠統,避免實質法律責任。一名科技公司財務長則批評,英業達只是英穩達其中一個股東,只能用出資的資本負責。「哪有說,銀行可以跟股東求償的道理?」他質疑。

「若英業達基於道義還錢,等於付了原本不該付的錢,英業達股東其實有權利告公司,」一位會計師也說,要英業達還錢,不符合公司治理。

循福聚太陽能的前例,銀行恐怕站不住腳。至於台灣金融業會不會從此更小心?一位不願具名的金控總經理無奈地說,短期銀行會變謹慎,英業達跟銀行往來,多少也會受到影響;但長期以往,難說會不會又因為業務競爭,銀行重蹈覆轍。

最後的輸家,就是銀行股東。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漲價之謎》鹹酥雞加把蔥,成本就多萬元 這波食物漲勢沒盡頭?
《茶金》靈感來源 專訪北埔姜家,走過「茶金、茶土、茶狗屎」的歲月
第三劑疫苗只能選莫德納?誰可以打?何時打?8大QA一次看
你夠「智慧」嗎?智慧城市最美的風景,是這樣的你
愈來愈少人結婚 研究:因為好男人不多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