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症狀有哪些?子宮頸癌存活率高嗎?預防子宮頸癌疫苗要打嗎?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女癌症之一,也是不少女性的夢魘。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在2022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八,顯示子宮頸癌對於女性的傷害不容小覷。究竟子宮頸癌是什麼?子宮頸癌症狀有哪些?誰是高風險族群?子宮頸癌存活率高嗎?子宮頸癌疫苗一定要打嗎?Yahoo奇摩顧健康整理子宮頸癌必讀五大Q&A,多一分認識、多一分警惕,讓我們一起避免子宮頸癌找上門。

相關新聞》導演陳慧翎子宮頸癌病逝 婦產科名醫列5大重點一次看

Woman sitting on toilet holding toilet paper.
子宮頸癌初期並不明顯,部分婦女可能有非經期出血、分泌物增加等潛在症狀,應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子宮頸癌是什麼?子宮頸癌原因為何?

大家都知道,子宮位於腹部,是媽媽們孕育、承載新生命的重要器官;至於子宮頸,則是連接女性陰道和子宮的重要通道。所謂的子宮頸癌,根據新竹馬偕醫院資料,即指發生於子宮頸部的惡性腫瘤。

為何子宮頸會有惡性腫瘤產生?究其原因,台灣癌症基金會說明,可能是子宮頸細胞長期受感染或刺激,引發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原先健康的子宮頸細胞因此異常生長,進而轉變為初期的子宮頸癌細胞。衛福部指出,目前發現,子宮頸癌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所致。

簡單而言,就是當伴侶生殖器官上帶有HPV,HPV再藉由性行為過程進入子宮頸,便會導致表皮細胞異常增生,再逐漸演變為癌前症狀,最終成為惡性腫瘤,也就是子宮頸癌。換句話說,HPV感染機會越高的女性,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相對越高。

子宮頸癌哪些人要特別注意?

子宮頸癌之所以令人聞風喪膽,關鍵原因在於無明顯徵兆,許多人因而延誤治療時機。國泰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提及,過去有高達80%的子宮頸癌患者,發現時已屬於侵犯性子宮頸癌。既然如此,了解子宮頸癌高風險族群有誰,並有意識地提高警覺,就顯得格外重要。長庚醫院提醒,各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子宮頸癌,但以25至45歲最為常見。

此外,綜合整理新光醫院亞東醫院資料,以下九項危險因子容易造成子宮頸癌,建議大家多加留意:

  • 有性傳染病史者

  • 有多重性伴侶者或經常更換性伴侶者

  • 初次性行為發生年齡較早者

  • 患有先天或後天免疫系統缺陷疾病者(例如愛滋病患或帶原者)

  • 家族有子宮頸癌病史者

  • 子宮頸長期發炎者

  • 多產次婦女

  • 吸菸者

  • 長期服用避孕藥者

子宮頸癌症狀有哪些?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子宮頸癌患者在罹癌早期,可能已經出現非經期出血、性交後出血、更年期後出血、分泌物增加或出現異味、經血量增加且經期比平常更久等潛在症狀,只是不容易被察覺。

而當子宮頸癌癌細胞已經擴散,甚至已達子宮頸癌晚期、末期,就會有更明顯的症狀出現,包括便祕、頻尿或血尿、骨頭疼痛或骨折、嚴重陰道出血、尿失禁或大便失禁、下背腰部或腹部疼痛、骨盆腔痛、腿部腫脹或疼痛、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導演陳慧翎子宮頸癌逝!國健署示警「有症狀已晚期」…2徵兆出現快篩檢

子宮頸癌分期怎麼分?子宮頸癌存活率高嗎?

依據長庚醫院資料,子宮頸癌大致可分為第零期~第四期共五個期別,每一期的存活率不盡相同,以下表格說明。

子宮頸癌治療方式有哪些?子宮頸癌治療預後好嗎?

你可能想發問,那麼子宮頸癌該如何治療?對此,台灣婦癌醫學會新竹馬偕醫院指出,手術及放射線治療是子宮頸癌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偶爾會輔以化學治療來達成治療目的。不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案,都會通盤考量患者子宮頸癌分期、實際病況、是否保留生育能力等情形,再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 手術治療:包含筋膜外子宮全切除手術、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單純性子宮切除手術、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骨盆淋巴摘除手術等。

  • 放射線治療:屬於局部療法,使用高能射線破壞治療區域內的癌細胞,並抑制其生長。醫師可能以體外大型機器,或將放射性物質塞入子宮頸來治療。

  • 化學治療:通常用於癌細胞復發或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時,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醫師可能使用單一或數種藥物,從靜脈注射或讓患者口服。

  • 標靶藥物治療:多使用於持續性、復發性或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

關於子宮頸癌預後,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陳怡仁以分析1115位子宮頸癌患者的資料說明,年齡、子宮體侵犯、臨床期別、細胞形態、淋巴腺轉移、分化不好、子宮旁侵犯、腫瘤大小大於4公分等,均可能影響預後。中山醫院則認為,有骨盆腔內或主動脈旁側淋巴腺轉移的患者,預後一般比較差。不過長庚醫院也提到,子宮頸癌若能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癒率是很高的。

子宮頸癌預防怎麼做?子宮頸癌疫苗一定要打嗎?

想要預防子宮頸癌,國健署提醒,最主要的三大防線,便是安全性行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接種HPV疫苗。

安全性行為

性行為時正確使用保險套,可以避免感染HPV病毒,進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

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從癌前病變演化到癌症的潛伏期較長,加上子宮頸癌症狀早期難以察覺,建議只要有發生過性行為的女性,就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縱使是較少發生性行為或是已停經的婦女,仍要定期追蹤。

相信大家都聽過「六分鐘護一生」,目前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呼籲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三年篩檢一次。只要攜帶健保卡、身分證到健保特約醫事機構,即可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讀者朋友可以點進「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確認住家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以免白跑一趟。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異常,並不代表一定有細胞病變或罹癌,還須進一步接受子宮頸切片檢查或陰道鏡,才能確定問題所在。

HPV疫苗施打

HPV型別高達一百多種,跟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HPV除了可能導致子宮頸癌,也可能造成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腔癌、咽喉癌等癌症,以及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不可忽略的重點是,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且可能重複感染,因此建議接種HPV疫苗,提升抗體防護力,並降低罹癌風險。

現階段,HPV疫苗分成二價、四價與九價。詳細的HPV疫苗種類介紹、保護時效性、施打間隔時間、適用年齡、疫苗費用、副作用等資訊,可以參考Yahoo奇摩顧健康「HPV疫苗是什麼?價格多少?有公費嗎?多久打一次?副作用有哪些?」一文。國健署提醒,未有性行為前或未受HPV感染前,接種HPV疫苗最有效;不過有性行為經驗者,只要符合建議施打對象,一樣可以接種HPV疫苗,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部分民眾有「打了疫苗就不會生病」的迷思,但衛福部示警,HPV疫苗可以預防70% HPV感染,但仍無法100%預防子宮頸癌,所以施打HPV疫苗後,正確使用保險套、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缺一不可,才能更全面落實子宮頸癌防治哦!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