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篩檢逾六年沒做 風險增三倍 醫:陽性不代表已罹癌

「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癌發生率、死亡率皆下降,公費抹片檢查是關鍵角色,近年更同步實施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雙管齊下。據統計,逾六年無篩檢,罹癌風險增三倍,醫師提醒30歲以上女性,務必定期篩檢,並強調結果陽性不代表已經罹癌。

30歲以上女性每3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提醒,6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是3年內曾做過篩檢的三倍。(示意圖/Getty Images)
30歲以上女性每3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提醒,6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是3年內曾做過篩檢的三倍。(示意圖/Getty Images)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國際認可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的篩檢工具。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大部分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少部分持續感染者引起細胞惡性病變。

感染至發生子宮頸癌,往往需10至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子宮頸癌曾是台灣女性癌症第一殺手,民國84年起補助30歲以上女性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不再是最致命、發生率也掉出前10名,都證明篩檢有效。

但是子宮頸癌威脅仍在,吳昭軍說,除持續鼓勵符合篩檢資格女性定期抹片檢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同步雙管齊下,達到國際建議女性疫苗接種覆蓋率九成目標,自106年起推出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施打,近年備受關注國中男生納入公費HPV疫苗對象,議題持續討論可行性。

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率提升,仍是台灣癌症防治未來重要目標,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提醒,六年以上未做過子宮頸癌篩檢,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是三年內曾做過篩檢的三倍,子宮頸癌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九成以上,一但診斷晚期,存活率僅剩兩成。

臨床醫師發現民眾不願做子宮頸癌篩檢,與兩項迷思有關,包含「怕痛」、「怕結果異常就是得到癌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祕書長曹玉婷說,害怕內診的民眾可以事前與醫療人員溝通,減少恐懼與不適感,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也提醒,子宮頸抹片結果為陽性時,並不代表已經罹患癌症,必須配合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知道結果,就不敢定期篩檢,癌前病變僅需手術治療,甚至無需住院,但若是拖延惡化成癌症,恐面臨切除子宮。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