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發生胰臟炎 北慈緊急剖腹母嬰均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陳泓達醫師看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懷孕33週的徐小姐本身有糖尿病和高血脂,曾幾度因過高的血脂引發胰臟炎就醫,但仍未規則服藥。日前,徐小姐因為突然嚴重的上腹痛及噁心嘔吐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抽血檢查發現胰臟發炎指數升高,且胎心音監測發現嚴重胎兒心跳減速,因此會診婦產部產科張銀洸主任緊急剖腹生產,所幸順利產出胎兒,並一併清除肚子裡滿是膿液的腹水。術後轉至胃腸肝膽科病房由陳泓達醫師接手治療,抽血檢查發現,徐小姐的三酸甘油脂數值高逾2000mg/dL(正常值150mg/dL以下),但幸運的是尚未影響其他器官。在予以禁食、大量點滴和抗發炎藥物後五天,三酸甘油脂已下降至500mg/dL,順利緩解胰臟發炎,出院後則轉至新陳代謝科及肝膽腸胃門診追蹤。

 

胰臟是位於上腹部胃後方的消化器官,同時具備內外分泌功能,有許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胰臟發炎,每個原因的發炎機轉也不一樣,常見原因如膽結石、過度飲酒和血脂肪過高等。急性胰臟炎是常見住院病因,陳泓達醫師指出:「胰臟炎的典型症狀就是上腹痛和噁心嘔吐,較嚴重者會因為局部發炎造成腸阻塞甚至腹腔內感染及腹水或其他更複雜的併發症。而這種上腹痛通常是持續的疼痛,且因為胰臟靠近後腹腔,所以有時候疼痛感會延伸到背後。」胰臟炎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嚴重發炎變成全身發炎反應時,疾病就會影響其他器官如腎臟、心肺功能,甚至變成周圍組織壞死、腹內感染、敗血症等嚴重狀況,不可不慎。

 

診斷胰臟炎的方式包括檢視是否有典型症狀、抽血看胰臟發炎指數還有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超音波,而孕婦胰臟炎的表現大致相同,不過顧及胎兒,影像學檢查不會使用電腦斷層檢查。治療部分則是以禁食、止痛、大量輸液為主。陳泓達醫師說明,胰臟分泌的胰液是消化液,所以會先以禁食的方式讓消化液的產出減少,再來則是止痛,以及找出發炎原因予以控制。由於這是全身的發炎反應,所以也會給予大量點滴改善缺水情形,至於是否給予抗發炎藥物則沒有定論,可視病人狀況決定。而孕婦發生胰臟炎需同時藉由胎心音等工具評估胎兒活力與狀況,萬一治療兩天狀況遲遲未改善,或是發生胎兒窘迫就要緊急生產,以兼顧母體與胎兒的安全。

 

陳泓達醫師表示,高血脂的藥物有致畸胎性,所以懷孕前就必須要停用,若孕婦本身有血脂肪過高的情形,可以透過飲食和體重控制血脂肪。產科張銀洸主任也提醒,具有肥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代謝疾病病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務必要規律至新陳代謝科追蹤,以避免突發狀況,危及自己與胎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