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多取少 時間銀行欠配套失美意

衛福部以公益彩券回饋金辦理「時間銀行多元培力精進補助計畫」,以「服務換服務、存取平衡」為目標,新竹縣政府去年自籌經費補助關西儲蓄互助社和家祿儲蓄社進行為期3年的時間銀行試辦計畫,但因參與志工無法列入其他志工項目的服務紀錄,讓想加入的民眾卻步。

縣府社會處長陳欣怡表示,關西時間銀行參與志工共68人,年齡都偏高,主要是以修理咖啡館模式進行,服務後得到「時間幣」,由互助社認證後存入「時間存摺」,到去年底志工存取601人次,共存入5萬1853個時間幣,今年第1季213人次,存取2萬5980時間幣,換取攝影、裁縫、舊衣維修改造等社區課程講座。

陳欣怡說,志工固定來維修物件賺取時間幣,再花時間幣換專業課程或時間商店募來的物品,因志工個別需求不同,出現存入服務容易,卻未必找得到換取的服務項目,統計發現約有半數志工對現行提供的課程和商品無需求,形成「存多取少」的問題。

此外現行制度對2個互助社參與時間銀行的會員志工,服務並不能另外列入志工服務紀錄,無法在其他地區換取個人需要的服務,另也要求需具備志工證,讓想加入時間銀行的民眾卻步。

陳欣怡說,時間銀行核心志工,需要足夠人力與熱忱支持才能達成,目前關西社和家祿社已建立共同網路資料庫,今年試辦第2年補助40萬元,規畫將關懷據點的服務項目納入,但原則是存取需平衡,並計畫招募更多不同領域志工,增加更多元的服務兌換項目機制。

陳欣怡不諱言,目前關西時間銀行服務媒合工作沒有專人負責,中央也沒有訂定「以服務換取服務」的機制,讓志工以時間幣換取「等值」的服務,在偏鄉社區試行已出現各種問題,竹北市等都會型社區就更難宣導推廣。

苗栗縣府社會處副處長邱苹榛說,縣內尚無社區或團體申請加入時間銀行,縣府也還沒有開始推行,她認為這個議題最近很熱門,但連中央都還沒辦法提出完整配套措施,包括要服務多少時數,才能獲得被服務時數或換取其他物品,中央若沒帶頭示範地方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