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不是隨便買、不要賣
作者:股魚
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踏上存股之路呢?嗯,嚴格講起來從2003年開始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便開始這條道路。以前並沒有「存股」這麼名詞,頂多是用植樹的概念來說明,當你持續種樹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種子會長成大樹(資本增長),很多的不同種子會變成森林(投資組合)。改用存股這樣的名詞後,感覺難度下降了,投資變得比較平易近人一些。
這個名詞乍聽跟定存有點相似之處,也些人就產生類似移情的作用。認為股票市場的高殖利率在低利率時代可以取代定存,成為另一種賺取現金收入的手段。然而這是個錯誤的期待,投資的本質並不會因為名詞換了難度就下降,頂多是因為太多人投入後要找標的物的難度增加了。
不過越多人投入之後,整個投資市場熱絡讓更多的工具與資料越來越容易取得。想當年要取得財務資料,可是得費上不少功夫,現在只要上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任何一間的上市公司的財報資料都可以輕易獲得。
然而取得資料是第一步,怎麼判斷好壞以及如何瞭解質變則是報酬率好壞的關鍵因素。
市場不一定如你所想像中的理智
在價值投資的學習過程中,巴菲特與彼得林區的投資方式是我所喜愛的,也很符合一般人對於投資的想法。價值投資強調物有所值,每個企業的經營成果都能運用財務計算給出一個合理價格,而這是屬於量化的部分。
另一部分的質化則是取決於對企業競爭力特性的瞭解,當企業擁有強大的競爭力時變擁有了護城河(高超的技術門檻、資本進入障礙、商業模式的特殊性、用戶的黏著度等),而這些競爭力的變化會反應在財務數據上,競爭力強大的公司會擁有強健的財務報表。
市場會對財務績效上升的企業給出高度的評價,不論是內在價值的提升或是財務數據的強化。但是市場所呈現的往往是眾人的反應,不見得是我們所認知的財務績效提升,市場一定給出評價。
富爾特(6136)營收爆減80%的教訓
富爾特(6136)這間公司,大概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檔股票。他重重的打了我一巴掌,告訴我投資除了財務數據外,群眾的心理與市場評價是另一個重要因子。該公司在2004年的時候,傳出要將半導體事業部出售的消息,當消息開始發酵時股價隨之出現大幅波動。
記得當時該公司的總經理為了此事出來說明整個緣由。該公司當年有二大事業單位,一個是半導體的IC通路商、另一個則是軟體影像事業部。以毛利率來講用一個簡表說明:
Item | 半導體事業 | 軟體影像事業 |
營收比重 | 80% | 20% |
毛利率 | 12% | >50% |
該公司經審慎考慮後,認為半導體事業群毛利率較低,而軟體事業群毛利率較高且人力需求較低。公司內部評估認為應將經營的重心放在高毛利事業上,低毛利的半導體事業群則是出售給當時最大的IC通路上世平興業並取得相對股份。而股權的現金股利的配息將與自己經營的獲利相差不大,與其跟最大廠商競爭不如成為他們的股東,讓他們去專心經營半導體IC通路事業。
且切出去後整體的ROE、毛利率、營益率的數字都會較原先大幅改善。當時經過計算後,覺得總經理的說法有其道理,短期看起來是營收下降但年度獲利數字並沒有太大改變,而且幾個重要的財務指標都會好轉。那這豈不是內在價值提升了?
既然內在價值提升,那市場聽到消息後大幅賣出的動作變成是一種過度反應(當時已經從90跌到55左右),此時進場風險低,等財務數據發佈後。市場必定還他公道,依照這樣判斷開始進場買進該公司股票,期待市場重新發現價值的一天。
營收爆跌,加重賣壓
但實際市場反應完全跟預期不一樣,隨著事業部切割後整個營收數據大幅下降(這是當然的半導體事業佔了80%),每月呈現的狀況刀至少是60%的落後數據,股價也持續重挫。
隨著時間過去,投入的部位虧損程度已經擴大到50%以上。在合併後的財務數據一出爐後,確實財務數據獲得提升,但這樣的利多消息對於股價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就如市場給你的嘲笑一般,「誰告訴你市場一定是理性、誰告訴你市場一定會依據數據給你公道」。
當財報發佈,財務數據的利多也不能刺激股價上漲時,我將所有的股票出售,結束了在這檔股票中所懷抱的所有期待。「該是時候認錯了,我想」這是那時的心情寫照。
價值百萬的教訓
後來股價又一路跌到15塊以下,那又是之後事情了。在這次失敗的投資中,我學到一件事情,理性分析是個優點但要尊重市場的眾人的情緒反應,當營收持續衰退的時候不用去期待這家公司的股價會有什麼好表現。
而一間公司只要營收爆增就算淨利沒有真的大幅增加,一樣可以刺激大眾瘋狂買進推升股價的上升。在投資前必須要注意營收增減幅狀況,營收爆減的公司如果要投資必須要等到營收曲線趨穩後才是好的進場時機(如下圖,是短期營收動能增強,該公司的股價將預期有較佳的表現。)
營收是市場觀察企業經營狀況的第一線指標,只要營收大幅衰退未持穩前就不用去碰他,下場都不會太好。一次虧損換來一次寶貴經驗,我已經學會這件事情了,也分享給你知道!
看更多巴菲特股東會專文 >> 2019年巴菲特股東會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