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掛劍許心/盧建村

盧建村

路過季子掛劍臺,源於一次偶然。

雲龍湖小南湖晚上有彭城風華的演出。妻惦記了許久,忽悠著六歲的女兒一起去看演出。2:1的表決結果,事情就這樣定了。我提議下午早點去,在雲龍山轉轉,晚上再去看演出,作為妥協交換條件,妻和女兒也沒有提出意見。下午我們如期到達小南湖,天氣晴朗,太陽火辣辣的照的人很不舒服,我們沿著雲龍山的西坡杏花林間小路向北自由的散步,小路蜿蜒崎嶇,時上時下,不多時路過一段連廊,裏面有許多人在乘涼歇腳,我們便也坐下來喝了點水。休息完之後便沿著小路繼續前行,走到開闊處,遇見一個牌匾,上面寫著“季子掛劍臺”,朝裏面是高高的臺階,越過兩處臺階,豁然開朗,高處為一個平臺,平臺的兩側寫著八個大字“掛劍酬心,踐行泉臺”。登上平臺顯現一個巨大的陵墓,映入眼簾的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劍兮掛丘墓”,供人們瞻仰。陵墓背山面西,俯瞰著雲龍湖美色,陵墓的西北邊有一碑亭,裏面記錄著季子掛劍的故事。亭子兩側柱子上寫著一副對聯“為湖山增色,與日月同光”,只有如此高尚的行為才能使用如此雄壯的文字,才能顯現掛劍臺粗獷中的雋秀。

季子掛劍臺景點不大,五分鐘就可以轉完。對於雲龍山景區來說微不足道,但它蘊含的東西卻是雲龍山景區之魂。季子掛劍臺是精神食糧,給養著善良淳樸誠實的徐州人民。

季子在訪問魯國的過程中,途中經過鄭衛晉徐等國,中間見過的並不是只有徐君一個人,可是許心贈劍的卻只有徐君一個人,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季子和徐君的緣分。徐君款待季子之前並未見到季子的寶劍,純粹是因為慕名而好客,等到見到季子的寶劍之時,喜愛之心溢於言表而隱忍心中不說,正所謂君子不奪人所愛,季子也看出徐君的意思,但那時卻不能相贈與徐君,因為季子出使魯國的使命還沒有完成,但這時心中已暗暗下定決心,要將寶劍贈予徐君。世間最好的默契不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心疼你的欲言又止,或許此時此景用來形容季子和徐君恰如其分。

季子贈劍徐君的心思並未告訴徐君,想必徐君也一定心知肚明,等到徐君死了之後,估計也就只有季子一個人知道了,如果季子隱藏起來不說,世上所有的人都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情,可是季子並沒有因為寶劍的千金之貴而隱藏,也沒有因為徐君已死去而違背自己內心的承諾,這種不自欺不欺世的情懷,曠古無人。

季子掛劍是為了千古留名嗎?季子掛劍的時候,會知道他能名垂青史嗎?季子會為了身後虛無縹緲的名聲賭上千金之劍嗎?所以我們應當推測,這並不是季子本來的意思,季子掛劍,僅僅是因為心中已許,踐行心中的諾言而已。

楊震拒四知之金,季子掛己知之劍,雖天地都未必盡知,其行可歎,其義可嘉,其情可表,其品可贊,當為後世楷模。

季子掛劍臺人們稱頌的是季子的踐行誠信,但對於其他人物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徐君不奪人所愛的美德,對寶劍喜愛而不強奪,徐君之子辭而不受季子所贈的寶劍,不為寶劍鋒利所誘惑,非己之物堅辭不受,季子隨從惜劍愛國之心,寶劍是國家的而非季子個人的,寥寥數語就把人物形象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正是這種情境,才更顯季子掛劍的難能可貴,更顯現出季子許心踐行的高風亮節。

世間相交,朋友知心者多了,然世間諸事,難取捨者多矣,相許之事,時過境遷,或難為之,只要心已許,心不自欺,相許雙方互相理解就足夠了。

季子當年掛劍的地方現在已沒有辦法考證具體位置,現在全國出現多處掛劍臺徐君墓的現狀,徐州、睢寧、山東陽穀縣張秋、山東平陰、泗洪張墩、河南封丘都有掛劍臺的記載,經過考證最為可信的當是下邳掛劍臺。但無論掛劍臺在哪里弘揚的都是一種誠實守信的踐行,如果真正能奉行誠實守信的原則,掛劍臺無論在何處都無所謂,自在人們心中,所有的強行建造掛劍臺都是作秀,顯得多餘且沒有必要。季子掛劍之風,遣餘至今,漸成樸素民風,澤及中華大地,形成傳統美德。

看完彭城風華回來,女兒還在問我季子掛劍的故事,一遍一遍給她講著,解答她心中的疑惑,雖然蘇軾的故事同樣精彩,彭城風華滿都是徐州人民對蘇軾的紀念,古典華麗的服飾和五彩的燈光都絲毫不影響她對季子掛劍的羡慕與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