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之死,美國霸權的退潮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本田善彥 / 旅臺資深日本媒體人

11月29日前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季辛吉逝世,享年100歲。1971年7月他在尼克森政府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秘密訪問北京,為中美邦交正常化鋪路。1973年,他代表美方與北越當局完成越戰和平談判,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離開外交第一線後,季辛吉的言論經常受到關注,特別對於美國對華政策的看法和態度,始終都是聚焦點。

季辛吉的言行毀譽參半,他的理論基於世界秩序與現實主義的權力平衡,其論點主要聚焦於美蘇對抗的東西冷戰環境下如何運用外交手段,建構政治聯盟對抗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結合各種力量遏制對手的攻勢,從而達到雙方力量之平衡。

長年來,以「一個中國政策」為核心的美國對華政策,被視爲季辛吉外交的經典作。1971年美東時間7月15日晚上十點半,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透過電視發表緊急聲明,宣布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與周恩來會談以及自己接受中共邀請,將於隔年五月之前訪問北京。此番「尼克森衝擊」震撼全球的同時,也帶來國際秩序顛覆性的巨變。

當年的美國,基於「聯中制蘇」和脫離越戰泥沼的考量,開始著手拉攏北京的工作,其中北京政府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是最棘手的問題,季辛吉在著作《論中國》中點到,經過1971年的秘密訪問,美方對「一個中國」之感受和接受程度上有些微妙的變化,逐漸開始理解「一個中國」的意涵。季辛吉稱:當年,中共和國府的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美國來説,同不同意一個中國不是問題,而是基於美國内部的需要,抓住適當時機,達成承認北京政府的正當性。

季辛吉認爲,改善長達22年的敵對關係,推動美中邦交正常化,就是符合兩國共同利益的。季辛吉深知,在這個過程不能不觸及臺灣問題,同時,經過幾番交涉清楚地瞭解到,中共在「一個中國原則」的議題上絕不退讓,這個問題短期內不可能獲得解決。此時,中美雙方發揮高度政治智慧,暫時擱置分歧,找出能夠妥協的言語和方式。1972年尼克森訪華期間發表的「上海公報」上,出現關於「一個中國」的表述。美方認識到(acknowledges)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堅持只有一個中國(there is but one China),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表異議(not to challenge),它重申它仍寄希望(reaffirms its interest)於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就是歷代美國政府所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非中共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之精神。長期以來,以「一個中國政策」爲基礎的「戰略性模糊」,讓中美雙方避免硬碰硬地直接衝突,同時發揮了保護臺灣的實際作用。

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不只美國,例如日本和北京當局,經過邦交正常化的談判,1972年9月29日簽署聯合聲明。其中有一條「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還有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這就是日方「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部分人士說,日方對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只説「充分理解和尊重」,美國也只稱「認知」,並非陸方所説的「承認」,因此它不算數,但重點是包括日美在内,跟北京當局建立邦交的國家中,連一個國家都沒有公開反對或挑戰其「一個中國原則」。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季辛吉站在美國外交第一線的時代,也就是美國能夠一手撐住東亞秩序,在中國大陸還不成氣候的環境之下建構出來的。雖然今非昔比,如今美國嚴重衰退,大陸迅速崛起,但只要遠東霸權尚未產生全面更迭,美國還能撐住今天的局面,將來一段時間還是會持續用「一個中國政策」來面對中共。

季辛吉今年5月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提到美中應避免直接對抗,且臺灣議題不應成為談判核心的觀點。不久後,他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的專訪之際,論及烏克蘭戰爭將影響習近平對臺戰略性思考。他認為,習必然了解此時攻臺會引來美國抵抗,這不會是中共的計畫。他還提到,美國應繼續維持對臺持續了數十年的「戰略性模糊」,也就是避免表明美國在中共武力犯臺時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季辛吉指出,宣布臺灣是獨立國家將迫使中共採取武力行動,維持戰略性模糊更可避免衝突。

不過,若美國一旦無法一手維持東亞秩序時,美國還是有可能放棄以往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實際上就等於美國放棄臺灣,其意味著此時很有可能大步邁進實現真實的「一個中國」了。季辛吉之死,似象徵著美國霸權的退潮和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