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雅的跌宕旅程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孫曉雅,長達月餘的漫長告別終於畫下句點。雖然台灣朝野在其臨別之際,均禮貌地送上祝福。但這3年裡,台北和華府各界怎麼看待她的履職成效,不同勢力背後恐怕各有一番冷暖自知。

孫曉雅可謂45年來公開曝光度最高的AIT處長。近年來美國國務院鬆綁若干美台官員互動限制後,孫曉雅不避諱地頻頻和蔡英文以降的各級官員同框亮相,宛如台灣政壇叢林的特殊一員。

不過,她高調凸顯美國存在的同時,在介入如台積電赴美落地先進製程等攸關台灣重大利害的關鍵產經布局時,姿態也相當強勢。即便業界已不乏誹議,但AIT仍猛拽牛環,為兌現拜登政府的政見衝刺有餘,對東道方的體諒則明顯欠奉。

2022年的裴洛西訪台風暴,堪稱孫曉雅任期的標誌性事件。雖然拜登政府為避免過度刺激北京,曾有勸她暫緩台灣之行的遊說,但裴洛西終究成行。而此行前後,針對大陸的可能反應和台灣所需付出代價的評估,由孫曉雅負責的美國駐台北團隊,是否向華府做出了足夠準確的估計?美方是否預料到大陸會趁勢徹底「沒收」海峽中線,並祭出70餘年來的首次圍台軍演?這些前線平衡的劇烈變化,對美台來說又是否值得,或有餘裕因應?這些恐怕才是美方內部評價孫曉雅在台業績得失的核心分數。

此外,在裴洛西風波和烏克蘭戰爭的共伴效應下,台灣社會各種型態的「疑美論」漸趨推高。多數台灣民意雖重視美國的角色,但亦不願家鄉淪為下一個烏克蘭戰場。戰雲日蓄的焦慮感和美國全球形象的複雜化,也使孫曉雅在台的這3年,曝露在比前任們更尖銳的輿論場中。

隨著大選年臨近,孫曉雅不論是放天燈還是逛夜市,她與地方諸侯的草根互動足跡,也不免被看作蠡測台灣政治人物行情的國際指標。對此,孫曉雅似乎頗為自得,未有所慎。然而AIT一方面號稱在大選中保持中立,卻與各陣營都發生過一些齟齬。

不論是向藍營大動作追問侯友宜的「絕對不做強國的棋子」究竟所指何意;還是在處理賴清德訪美時,刻意拿捏接送機規格以保持安全距離;甚或是在柯文哲通過美機場安檢時,未能防止離奇的手機遭竊事件發生,都反映出AIT與台灣政治人物的互動手腕日漸粗疏。特別是羅森伯格罕見打破了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和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傳統分工,1年多內5度來台,實質上擠壓了AIT處長的在台角色和一線發揮空間。這種操作,究竟只是針對孫曉雅任上和台灣大選年的特事特辦,還是會延續至下任的谷立言任內,頗值各界觀察。

接替孫曉雅的谷立言過去除曾兩度駐台,還有過駐菲律賓、駐成都、駐沖繩、東京和美國國安會的履歷,堪稱第一島鏈的板塊對抗專家,老練於美國與區域夥伴間的政務和軍事部署協調。從時程看,谷立言接替孫曉雅的節奏,幾乎與蔡賴交接同步。這除了展現美方預見到的蔡賴政權「換檔」幅度不會太小;谷立言履歷中所呈現的業務屬性,恐怕也已昭示了美國在賴清德任內對台重點施力的穴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