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人文奠基 幼教老師交流分享

要成為一名學前教育的老師,除了要對孩子有豐富的愛心,還要能夠忍耐繁瑣又沉重的工作量。把孩子顧好,不被家長投訴,是很多幼教老師的基本願望。慈濟雪隆分會舉辦一場幼教老師共識營,幫助不少新手老師取經、學了很多帶孩子的經驗。

幼教老師 胡佩芬:「天啊,我是好心提醒你,我還要被罵的那種,我樂意嗎,我真的不樂意。」

投入學前教育工作12年,從馬六甲到吉隆坡,胡佩芬老師在歷練中探索出一套讓小朋友靜心的方法。

幼教老師 胡佩芬:「有很多時候我們眼睛一張開,我們眼、耳、鼻、舌、身、口、意,就是會在外面,就是看別人,別人,他人,他人,我們很少關注自己,現在(教學生),你只需要關注你自己的呼吸,然後你去感受一下你自己的感受,就是讓他們學會把心靜下來,(來,洗手怎麼處理),然後當有這樣子能力的時候,其實小朋友很多時候,不需要你提醒太多,說太多道理,他們都大約會知道說,我錯了,就是錯了,7所以我要學會去認(錯)。」

佩芬老師善巧,藉用螢光星星和珠子作獎勵,鼓勵孩子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積極發掘身旁朋友的優點。

幼教老師 胡佩芬:「我很容易就會生氣,所以我就想要自我提升,我要自我去成長,當我看到,我都可以做到,把我所知道的,會的,我覺得很好的,我就會介紹給小朋友。」

人文教育,是老師送給孩子一份終生受用的禮物,可是往往伴隨畢業離校而被淡忘。在甲洞大愛幼兒園服務七年的吳迪文老師,找到了延續孩子人文教育的方法。

幼教老師 吳迪文:「要讓孩子就是畢業過後,他還是會繼續落實(品格教育)的話,我必須要影響家長,一個好父母,勝過一個好老師,就是因為這個點,我願意就是多做一些。」

教育工作者總以為,將孩子教好就是稱職的表現。殊不知打造健康的育兒之路,有賴於師生親三方相互協力。

幼教老師 吳迪文:「因為家長他們有時候,他們心靈上也是很空缺,他們發現到很多上人的法,還有靜思語,讓他們有所體會,然後有所改變,這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的老師。慈濟的幼教老師相信,即使在社會他們不能萬丈光芒,但是堅持心地一定要溫暖有光。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社區醫療服務工作坊 洗腎中心護理師充電
人醫會新春晚會 感情交流菩薩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