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力落差加劇 台灣國際測驗亮眼成績背後:一群過勞又怕失敗的孩子

學力落差加劇 台灣國際測驗亮眼成績背後:一群過勞又怕失敗的孩子
學力落差加劇 台灣國際測驗亮眼成績背後:一群過勞又怕失敗的孩子

文:彭子珊、蕭歆諺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教育該是讓生命加值,台灣學生卻學得戰戰兢兢。教學品質沒變好,落後學生還變多。教改強調適性發展,師生卻都不快樂。3成孩子不知為何而學,痛苦又沒信心,問題到底出在哪?

因為追逐成功、害怕失敗的壓力,正逼得他們喘不過氣。兒福聯盟在今年「台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跟2017年相比,國中生因課業壓力而有傷害自己的念頭比例,從21%上升到28%。

他們肩上背負著寫不完的考試,長時間補習造成的睡眠不足,以及來自家長的期待與壓力,近3成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放眼未來一片茫然。

過勞又怕失敗的孩子
雙峰現象:前段班狂補習,後段班也痛苦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黃敏雄分析2019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儘管台灣八年級學生在數學、科學的表現名列全球第二,但比較各國過去一年補習超過8個月的比例,台灣在科學、數學分居國際第一、第二。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群過勞的學生,還有和高分群差距愈來愈大,跟不上隊伍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孩子對失敗存在極大的恐懼。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結果同樣指出,台灣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對失敗的恐懼在79個參與國家中名列第一。

看到這樣的結果,令前國教院院長、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感到非常憂心,「因為我們所有考試都是標準答案。」

不只學生不快樂,許多中小學老師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年教師節,未來台灣學會、台灣素養教育協會、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瑩光教育協會等教團,共同公布最新調查,3成中小學老師感到不快樂。

曾有媒體調查,跨領域備課難執行、教學負擔太重、學生基礎學力降低等,都讓老師沒有快樂的理由。

108課綱的挑戰
強調適性發展,忽略階級與城鄉差距

雖然108課綱上路後,強調適性發展,卻絲毫未減輕師生的負擔。「台灣從過去學科至上,一路到提倡適性學習,」清大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鑽研教育社會學的林文蘭認為,雖然教育部的政策是不讓文憑或分數成為唯一標準,因而開展出課程改革、多樣且彈性化的學習方式等,大方向是對的,但卻忽略了階級不平等和城鄉差距。

林文蘭強調,要跳脫分數主義,回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脈絡,設計不同評量方式,幫孩子培養基本學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回到教育本質:因材施教。

「政府一直將資源放在錯誤的結構上,」一位觀察教育現場多年的學者直言,近年因少子化,學生數目大幅減少,學校數卻不減,造成資源錯置,沒有用在學生身上,他以「高成本、低品質」來形容。

面對少子化海嘯,每一個孩子對台灣都彌足珍貴,但基礎教育的調適和改變卻相對緩慢,反而讓雙峰現象愈形擴大,政府卻拿不出有效對策。

Yahoo奇摩關心您
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請撥打下列專線
※ 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天下雜誌報導
學力退步像看恐怖片!後段班學生大增,專家憂「還沒出社會就在等待失敗」
沒有回家作業、考試不超過三次 在愛沙尼亞上學,不會有痛苦的事
又是靠賭爛票+政治明星 時力生存危機,民眾黨終將遇到?
去宮廟拉「8+9」回學校 三重這位橄欖球教練,送蹺課生上建中
我教大體解剖課,可是當家人想當大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