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願學老師怎麼辦? 希望中校教師談經驗交流

大華府地區最大的希望中文學校近日舉行線上講座,探討「學生不願學,老師怎麼辦?」60多位教師討論教學工具、溝通技巧以及鼓勵學生興趣的方法。

公立學校教師錢美華分享Google Classroom、Flipgrid、Kahoot、Padlet、Quizlet等教學網站或軟件經驗,詳細介紹功能及操作方法。

臧國華重點探討教師與家長、學生的溝通技巧,他表示,了解並尊重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是拉近學生距離的關鍵。由於許多學生課業負擔重、課外活動多,上中文學校經常有來自父母的壓力,難免產生不情願或抱怨心理,因此老師應多理解、體諒,更要引導、鼓勵,待他們多年後看到學中文的好處,自然會理解父母和教師的苦心。

臧國華說,中文學校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寧低勿高,謹記過猶不及。每周兩小時中文學習顯然不夠,但對課業繁忙的學生,不必要求花大量時間學中文,每天十至15分鐘就夠了。為提高中文水平,必要的作業須完成,但可靈活執行。老師可通過與學生輕鬆的對話交流,增加學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關於家長溝通,臧國華的原則是「我是學生的代言人,不是家長的代言人」,主要任務是告訴家長,孩子們的中文學習表現多棒。此外無論中文學習中發生何事,都由教師與學生溝通,盡量不要向家長告狀,多關注孩子的進步。不必讓家長逼孩子參加作文比賽,通過老師直接給中文課加分等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的效果會更好。

從事低年級中文教育的奉英分享充實基礎、激勵興趣的方法,她引用心理學知識,探討三至四歲幼兒認知形成的過程,讓他們在中文學習中學會傾聽與表達,掌握初步的看畫、閱讀與理解能力;六歲左右的孩子則可提出更複雜的傾聽與表達要求,能進行更完整清楚的閱讀和書寫,開始體驗中文和漢字。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亞裔少女頸部中彈案 竟是高中生吵架引爆隨機掃射
回了國回不了家 華人「魔幻之旅」在中國隔離3個月
佛奇:美脫離疫情爆炸期 歐盟:結束新冠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