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校園大改造!培英、竹光國中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陳育賢攝)

新竹市培英國中、竹光國中及成德高中獲選2021年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合作學校,其中培英國中將30年老舊教室改造成閱覽室、竹光國中將廢棄角落變多功能場域,都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

市府指出,「學美3.0」計畫遴選改造全國25所學校,其中10校更榮獲2022金點設計獎標章;新竹市在10校中佔了2校,分別為竹光國中「拾藝光廊」、培英國中「思倍皓室─1個閱界的圖書室」。

副市長李世珍表示,新竹市近年致力於提升城市美學,竹市自2019年起成功爭取5校「學美」合作機會,投入總金額達1380萬元,由專業團隊操刀改造校園環境,深受學生喜愛,也從這次金點設計獎獲獎,可見新竹對於美感設計努力的成果。

她說,竹市重視教育,每年教育預算都佔總支出40%,近年在前市長林智堅、前副市長沈慧虹帶領下,市府共投入逾59億元新建及重修25校、36棟校舍,設置12座學校社區共讀站,更積極爭取5校參與「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計畫,將老舊、廢棄校園空間重新改造,未來也持續推動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打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王淑娟指出,「學美‧美學」自2019年啟動,從9所學校累積至全台55所學校,改造場域空間多元,包含教育跨領域學習到素養導向,盼透過校園環境改造,落實校園中的美感教育。

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則表示,「學美‧美學」創造全新可能性、開啟新的合作機制,讓有想法的人進場改變教育環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培英國中校長潘致惠指出,培英為竹市班級數最多的國中、全校共81班,多棟建築達50年以上歷史。她2年前到任時,聽見老師們許願,得知這間學校已7年沒有圖書館,無奈校園裡已沒有多餘空間,感謝陽明交大副教授何振寰團隊操刀,重新改造陰暗、斑駁陳舊、曾被白蟻侵蝕的老教室,變身日式簡約閱覽室,成為學生下課最愛去處,並透過「學美」計畫作引線,改造整間校園。

何震寰表示,團隊針對典型校舍單邊走廊改造,拆除教室牆面、女兒牆及花台,設置大階梯、落地窗等,打開界線串連至戶外草皮,室內增加層次感及收納空間,並使用搭配書櫃的日式障子門,創造木質簡約美感,「閱界」意味實現空間的「打開」與「跨界」。

市府指出,竹光國中因缺乏跨領域整合空間,此次整合走廊及轉角空間,打造彈性使用場域,提供給藝術季、畢業季等學生創作展出空間,並透過遮陽布幔和透光天井打造成「拾藝光廊」,成為校園打卡景點。

市府表示,竹市3年來已成功改造了北門國小、培英國中、竹光國中及成德高中,今年陽光國小已通過申請,將改善「陽光PUB」室內活動空間,成為孩子們的展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