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獻策 投資台灣與台灣+1應並行

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引爆以來,「台灣+1」成為台商的布局對策,中國大陸則將以外的另一個生產基地,形成「中國+1」的經貿新策略。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台灣+1」是「中國+1」的上位策略,加碼台灣投資與「台灣+1」應雙軌並行,有必要避免「台灣+1」成為產業的潛在風險,520新政府應在缺乏對外FTA國際網絡下,全力改善台灣投資環境。

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大學政治系合聘教授冷則剛亦提醒,「台灣+1」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不僅是國內政治與對外政策的複雜度高度重合,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管理,也不是單純對外政策,更有美國大選、商業利益團體的遊說。劉大年預估,拜登政府重手提高中國輸美關稅,鎖定優勢的電動車等,中美關係將更緊張,外交問題會轉為美、中各自內政勢力爭奪更為交織,台海兩岸關係將會再成祭品。

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指出,台灣受貿易戰和台海關係不穩定影響,導致跨國企業開始尋找台灣之外的避險基地,恐造成外資轉向、台灣產業外移和工作機會減少的問題,希望新政府能穩定兩岸關係,避免做到走到戰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