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能閃避民主台灣!學者:應將中國列入印太戰略重點

對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中國抨擊此舉破壞「一個中國」原則,更在裴洛西離開後,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曾派駐中國的加拿大前外交人員伯頓3日撰文稱,加拿大不能接受中國脅迫,閃避民主台灣。另外,《環球郵報》同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加拿大應把中國列為其印太戰略重點。

裴洛西(Nancy Pelosi)率領的訪問團2日深夜抵達台灣,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峰隨即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達強烈抗議,再次批評此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美中三個聯合公報。曾是加拿大駐中國大使館參事的伯頓(Charles Burton)認為,「一個中國」又是銳利焦點。

《環球郵報》3日刊登現為加拿大智庫「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伯頓的投書,內容提到中國最強調的是裴洛西訪台行為,破壞美國和包括加拿大在內等西方民主國家承諾的「一個中國」原則,而加拿大承認「一個中國」是1970年轉為承認中國共產黨政權。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8月3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AP)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8月3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AP)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8月3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AP)

伯頓指出,當時的中華民國領導人蔣介石稱,只是暫時遷到台灣,之後會在美國幫助下反攻中國大陸,但在蔣介石1975年過世後,反攻大陸的目標也逐漸被放棄,「今日,每個人都同意北京當局是『一個中國』的政府。不再有『兩個中國』原則可違反」。

沒有2個中國又何必堅持「一中」

「重要的問題是,台灣是『一個中國』的一省有沒有合法性」,伯頓表示,中國稱台灣是流氓政權(rogue regime),可能不會引起加拿大或美國直接關切,事實是有個民選、民主政府在治理台灣,且這小島有其執政當局。他直言,做為主權國家的加拿大,不能順應中國或被脅迫,閃避民主台灣。

伯頓寫道:「我們要有勇氣,冷靜地向北京當局說清楚。可是,難以理解的是,自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2021年12月離任後,就一直沒有大使赴任。我們在北京是無聲的。更令人擔心的是,加拿大內部正在辯論,是否要暫緩一直說要重訂的印太政策。」

伯頓認為,中國很快會對裴洛西訪台一事採取惡意回應,將升高全球緊張局勢和威脅世界和平,而加拿大對中國抱著「我有什麼好擔心」的態度,可能很快會回過頭來困擾加拿大,「這是加拿大在兩岸事務上,立即展現其存在感和立場的時候」。

針對加拿大的印太戰略,曾任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政府國安顧問的里格比(Vincent Rigby)告訴《環球郵報》:「中國必須是(印太戰略)重點,若不處理中國議題,只會破壞我們的可信賴度。」不過《環球郵報》提到,加拿大2020年起就對印太戰略相當安靜。

加拿大印太戰略草稿未提中國

《環球郵報》引述消息指出,加拿大外交部提出的第1版草稿中,對中國隻字未提,其中1名消息人士更稱,外長趙美蘭(Mélanie Joly)6月曾邀集專家組成諮詢小組,為戰略給予建議,而該小組對於是否要在其建議中納入中國正進行激烈辯論。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與外交部長趙美蘭(AP)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與外交部長趙美蘭(AP)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與外交部長趙美蘭(AP)

不過有消息人士解釋,第1版草案有間接提到中國,因內容強調擴大在印太地區的可能貿易夥伴圈,並強化安全與國際援助,這些即暗示加拿大能以此降低對中國及其經濟成長、軍力的依賴度。該草稿也要求加拿大政府增加在印太地區的駐外館處,以及對此區域基礎建設投資的貢獻。

《環球郵報》指出,草案提到的增加對印太地區基礎建設的投資,意味著與西方陣營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採取一致立場。消息人士透露,草案甚至還說要增加加拿大海軍艦艇在該區域出沒,並在網路安全領域扮演更積極角色,但趙美蘭想要淡化加拿大遠離中國的情況。

消息人士向《環球郵報》表示,趙美蘭想要修復因孟晚舟事件而惡化的與中國關係。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女兒、該公司副董事長孟晚舟被美國指控涉嫌金融詐欺,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2018年趁她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依司法互助要求加拿大抓人。孟晚舟之後與美國達成緩起訴協議,2021年回中國。

2021年9月25日,被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罪、被加拿大政府拘留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回中國(AP)
2021年9月25日,被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罪、被加拿大政府拘留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回中國(AP)

2021年9月25日,被美國政府控告詐欺罪、被加拿大政府拘留的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返回中國(AP)

修補與中國關係為優先要務

孟晚舟被捕後,中國則逮捕加拿大前外交人員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理由是涉嫌間諜行為。不過隨著孟晚舟獲釋,康明凱與斯帕佛也返回加拿大,而這段期間,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六四事件)以來最緊張的時候。

《環球郵報》提到,趙美蘭邀集的諮詢小組14名成員中,有不少立場親中國的商界人士,包括前國際發展部長佩蒂格魯(Pierre Pettigrew),而他現在是亞太基金會(Asia-Pacific Foundation)董事長,該機構旨在提升與中國的貿易。鮑達民也是諮詢小組成員之一。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研究員詹寧斯(Peter Jennings)直言,加拿大已不被視為印太地區的重要參與者,其中加拿大未被邀請參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就是證明,且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也沒邀加拿大加入,而加拿大政府是在該聯盟宣布成立後才知道此事。

英國首相強森、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蕭爾茨、法國總統馬克宏、義大利總理德拉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在G7峰會期間合影。(美聯社)
英國首相強森、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蕭爾茨、法國總統馬克宏、義大利總理德拉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在G7峰會期間合影。(美聯社)

英國首相強森、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蕭爾茨、法國總統馬克宏、義大利總理德拉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在G7峰會期間合影。(美聯社)

《環球郵報》表示,杜魯道不考慮參與AUKUS,認為這只是為了向澳洲出售美國核潛艦的安排。詹寧斯直言,加拿大在澳洲已「相當邊緣化」,要是再未提出對中國的明確看法,恐怕在美國會更邊緣化,且若只是提個報告,也會人質疑合作軍事技術及簽訂情資交換協定的可信賴度。

專家憂心加拿大被盟友邊緣化

里格比提到,加拿大也沒加入美國領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該架構有14國參與,另由澳洲、日本、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組成的藍色太平洋夥伴(PBP)聯盟,同樣不見加拿大。他強調,加拿大應與盟友合作應對中國威脅,「我們在印太地區及國內的安全利益受中國威脅,所以我們要做些什麼」。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高級副教授納吉(Stephen Nagy)告訴《環球郵報》,印太地區國家會想看到加拿大的策略和美國有所區別,「我想他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美國戰略的副本,因為他們想看加拿大以獨立角色的身分,為此區域帶來價值。這必須建立在認知區域需求,以及如何反應加拿大利益的交涉過程上」。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高級研究員米勒(Jonathan Berkshire Miller)直言,加拿大在印太地區逐漸變得無關緊要,不只是參與落後,甚至是不會被想到。曾派駐東南亞國家的加拿大前大使曼克(Randolph Mank)說,加拿大在主要地緣政治議題上似乎有「戰略耽擱」(strategic procrastination)政策。

曼克指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的新版《戰略概念》已把中國列為戰略挑戰,而七大工業國(G7)也提出6000億美元計畫,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且美國國會已有跨黨派共識,要把台灣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MNNA),強調上述3件事,都比趙美蘭邀集的諮詢小組意見重要。

曼克認為,加拿大可在西岸興建液化天然氣管線,輸送給太平洋地區盟友,甚至是賣給中國,以降低對燃煤能源的依賴,「我們的碳排量約占全球的1.5%至1.7%,中國則占30%,所以這看來是個為全球減少碳排量有所貢獻的自然方法」。《環球郵報》稱,只是無法想像杜魯道政府會接受此方案。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這些謬論讓台灣遭中國孤立數十年!美國有很多方式能反擊
相關報導》 北極領土爭端完美落幕!丹麥、加拿大不動干戈,合作終結「威士忌戰爭」
相關報導》 「成為北美的法語區國家讓我們自豪!」加拿大魁北克通過全面保護法語法案,限制英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