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經濟面臨消費不足且供給過剩困境

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RTI圖、江麗華攝)
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蔡明芳(RTI圖、江麗華攝)


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4.7%,未如市場預期。學者認為,在美、歐等國祭出加徵關稅與科技管制措施下,再加上國際供應鏈重組、廠商移出中國,中國經濟正面臨消費不足而且供給過剩的困境。

中國超額產能現象持續存在的衝擊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為4.7%,低於市場平均預期,而中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5.3%。央廣「這樣看中國」節目主持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表示,就國內生產毛額(GDP)組成項目觀察,其中消費動能下降,主要還是來自整體中國經濟環境不好。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低迷,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已經連續多月負成長。某種程度PPI呈現負成長,顯示中國超額產能或產能過剩的現象持續存在。而生產和消費是會相互影響,如果消費動能不足而又持續生產,當然產品的價格就會表現不好。當中國國內的需求不足,多餘的產能就有可能會輸往國外,換個方式說,中國有可能把通貨緊縮輸出到世界各國。

當民間消費向下,投資也就會減少。而中國現在的投資來自何處?蔡明芳指出,最重要就是來自於這些超額產能,包含成熟製程的晶片、電池、電動車等等。當投資持續往下掉的時候,好不容易有出口優勢或價格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持續投資,但是又要面對一些外國政府的管制或是加徵關稅,所以投資的動能一定會進一步消失。

中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5.3%,當時美國、歐盟都還沒有正式對中國有更多的動作。在第2季時,經濟成長率為4.7%,這其實還沒有開始把美、歐加徵關稅的效果展現出來。蔡明芳認為,如果中國在第3季沒有額外新的方式改變經濟成長模式的話,可能會進一步向下。

高關稅、科技管制及供應鏈重組的挑戰

蔡明芳進一步指出,現在世界各國,特別像美國、G7為首的這些國家,對於中國不是提高關稅就是進行科技管制,所以對中國而言,可以出口的產品會慢慢減少。另外,在國際供應鏈重組下,廠商移往墨西哥,以及越南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當這些供應鏈都重新建置好之後,中國的重要性又會進一步降低。所以近來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出口是持續增加,而墨西哥甚至都超越了中國。

此外,當廠商外移,中國的就業就會下降,也就沒有因就業增加所會衍生出的消費。因此,當供應鏈重組的效果開始慢慢展現時,不只中國的出口會往下掉,中國的需求也一定會持續往下。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中國經濟要再繼續往下探底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蔡明芳指出,中國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困難的狀況,就是國內的物價在緊縮,有消費不足的問題,而供給又過剩。如果中國今年要維持5%的經濟成長率,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增加產量,所以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的許多產業,會出現產能過剩或超額產能的問題。

 延伸收聽 

這樣看中國-蔡明芳時間 / 中國Q2 GDP增長趨緩顯示面臨哪些經濟挑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瑞銀:美國若課60%關稅 中國GDP恐腰斬人民幣重貶
三中全會/WSJ:將為習近平願景背書 拖累中國經濟
AI撐出口、傳產復甦 台經院、中經院預告上修今年經濟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