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現在辯論廢死 風險太高

憲法法庭四月廿三日將辯論死刑存廢,有學者認為,社會安全網破洞未補,相關制度不周延,現今討論廢死與否,過於倉促,風險太高。但有學者直指,死刑牴觸人性尊嚴,是一種授權過於空泛的國家權力,也有人主張應限縮死刑適用範圍。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指出,台灣至今對廢死毫無配套措施,且社會安全網千瘡百孔,倉促廢死恐會雪上加霜,讓整個系統崩解,社會和全體國人得承擔後果;他認為,死刑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寧可備而不用,有宣示、嚇阻的效果也好。

王伯頎說,外國學者針對死刑存廢做過研究,發現每處決一個死刑犯,可以挽救三至十八條人命,潛在犯罪者會安分一點;美國喬治亞州艾默里大學研究發現,每執行一件死刑,可嚇阻十八件凶殺案;休士頓大學二○○六年研究伊利諾州二○○○年暫緩死刑後,約四、五年間凶殺案增加一五○件,顯示加速死刑執行可強化嚇阻效果。

不過,台大教授顏厥安認為,死刑是殘酷不人道的刑法,牴觸人性尊嚴,是一種授權過於空泛的國家權力,基於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考量,應完全禁止。

開南大學教授鄭善印雖認為死刑制度合憲,但宜限縮,例如限定在剝奪生命的重大犯罪上。因死刑有不可回復性,或有誤判可能,應多一些配套措施,但定讞後不宜再多出延遲執行的救濟程序,否則司法難獲國人信任。

中正大學教授賴擁連則指出,民選政府不能逆行倒施、反民意而為,否則將被民意唾棄。

台灣日本刑事法研究學會理事長林裕順指出,廢除死刑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極重的刑罰無法解決犯罪問題,死刑也存有先天性矛盾,即要求人民不能殺人,但國家卻可以殺人,且死刑也讓冤案沒有平反機會。

林裕順認為,應用審議式民主方式形成決策,透過人民參與審判,讓大眾深入了解司法、死刑,再決定個案是否需要判死。他指出,國家和政府沒有做好溝通,即討論死刑存廢步驟太快、風險太高。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洗衣精過多會有殘留物!專家提出洗衣常見「5大錯誤」恐越來越髒
他揭竹科工程師慘況 過來人點頭曝重考念1科系「薪情勝過科技業」
峮峮穿空姐服熱舞被批「臃腫、傷形象」 親致歉吐心聲
友人嗨喊入住新北蛋黃區!開箱新家愣了 網傻眼:跟住嘉義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