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習近平藉閱兵固權 對台更顯主導性

(中央社記者繆宗翰台北2日電)學者今天分析,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試圖透過盛大閱兵,對內展現強勢軍事,緩解當前內外壓力,鞏固個人權力;未來對台會更彰顯主導性,並強化分化滲透手段,以達「統一」目的。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上午舉辦「中共建政70週年暨近期對台政策作為」座談會,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主持;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顏建發、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國城、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吳建忠出席座談。

林廷輝在會中分析,從昨天中共媒體所釋出的閱兵畫面可以看見,坐在習近平身旁的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都已垂垂老矣;遊行方陣更推出巨幅習近平個人肖像,顯示習近平領導地位仍然鞏固。

但他認為,習近平如今面對中共建政70年以來,最困窘的對美外交狀態,在十一慶典之前,必須藉由拉攏台灣邦交國塑造政績。這種情況也會持續,不可能停手。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被媒體記者詢及,近期被連奪台灣兩個邦交國,是否反而有助總統蔡英文選情。他則反問「這是什麼邏輯?」

范世平認為,王毅曾長年擔任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不可能不知道此舉有助民進黨選情,仍堅持作為,凸顯北京認定已確切掌握兩岸主導權,即便2020民進黨持續執政,陸方仍能執意推動「統一」進程。

張國城則表示,陸方對台採取封殺作為,短期內或許有助台灣特定勢力「撿到槍」、凝聚選票,但效果相當短暫,長期下來仍會對台灣造成分化、傷害,「消滅了台灣所有邦交國,你(台灣)就徹底去國家化了」。

他表示,面對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北京當局勢必運用各種政治、經濟手段,導引各陣營候選人,「就算不直接承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至少要有替代性說法,或不主張台獨、凸顯台灣主權的說法」,同時持續利用資訊戰等形式,創造「統一契機」,讓這些資訊「入島、入心、入腦」。

張國城也提到,中共會持續對中國民眾譏嘲台灣民主無效且無益,防止台灣民主普選效應擴散到中國大陸,甚至香港。(編輯:翟思嘉)10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