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陸方需有戰略定力 履行九二共識

《旺報》與大陸相關智庫機構12日於上海舉辦「紀念辜汪會談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智慧,且從馬政府的實踐中已證實其作用,大陸方面需要有戰略定力,並重拾對九二共識的信心與履行的意志力。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智慧,並形容其為「君子和而不同」,而擱置爭議、平等協商、以民為本、以和為貴等,都可以是九二共識的精神。儘管兩岸問題無法立即解決,但雙方應容忍對方不同見解,進行意見交流、思想溝通,且不隱諱彼此不同、相互包容,兩岸關係才能在混亂中向前逐漸邁進。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指出,要談論九二共識有沒有用,可以比較民進黨與馬英九執政時期。馬政府承認九二共識時得到的東西,包括美國免簽、與日本簽漁業協定,蔡政府一件都沒得到;蔡政府拒認九二共識而失去的東西,如海峽中線、無法參加ICAO、WHO,馬政府一件都沒有失去。

趙春山認為,2024年台灣面臨戰爭與和平的選擇,這年也是大陸面臨和平統一與非和平統一的關鍵時刻,因兩岸主導權仍握在北京手上,台北是被動的、沒有主動能力。大陸在做選擇時,對手是美國,因此2024年後的中美關係至為關鍵,北京行事時要考慮中美關係與中國發展,而台灣很多方面則仍看美國臉色。

針對當前兩岸形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指出,首先,兩岸有無交往的需要與意願,大陸疫後積極拓展兩岸交流,民進黨政府則表現一邊倒向美國、無意與大陸打交道,需要性因此缺乏。

第二是外在形勢變化,即國際政治權力結構的轉換,大陸實力上升,世界趨於兩極格局,使大陸信心大增,但卻更需要戰略定力、重拾對九二共識的信心與履行的意志力。他也提及,馬英九訪陸之行開啟國民黨重新思考九二共識作用,並藉機凝聚共識;知識分子也有責任,呼籲九二共識的原汁原味,並宣揚其貢獻。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則提出,對台灣而言,若接受一個中國代表兩岸馬上統一,民眾就會害怕一個中國。因此他建議,兩岸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法律秩序,去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與交往,否則難以走向共同的未來。這種穩定的法律架構,效果是讓台灣民眾放心與大陸交流交往,而不擔心因交流而改變現狀,大陸也可放心與台灣互動,創造更多社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