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補助 只是綁樁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從小喜歡讀書,而且也算會念書,後來才發現是必須讀好。以前的大人會訓誡小孩,「無愛(不想)讀冊,大漢(長大)去撿牛糞!」永遠不會忘記父親好久以前鼓勵我們,「家裡沒有錢也沒有地,只要能念,一定會想辦法讓你們念」。終究沒有讓父母失望,一路讀到博士,回國後誤人子弟,直到現在要退休了。

家境不算貧寒,就是沒有多餘的存款。記得小時候住在三義,三叔每隔一陣子會從台中來看我們,一定帶著諸如義美煎餅或椰子夾心酥給小孩,鐵盒子捨不得丟掉,拿來當藏寶盒,一直放在老家的眠床下。不知怎的,母親憂頭結面,很久以後才敢問大人,原來是老家食指浩繁,有時等不及匯款。幾年前,義美的高董請我到公司吃大餐,百感交集。

當年霧峰國小只有兩名畢業生考上台中一中,其中一名是父親;初三升高中,祖父要他改念高工,這樣一畢業就有頭路,相當無奈。大學4年,寒暑假多半當油漆工,學期中課餘偷偷投稿黨外雜誌。不過,為了買書省吃儉用,吃自助餐不太敢叫魚肉,也不太參加同學的活動。

打定主意出國念書,由於不是政治學科班出身,好不容易拿到入學許可。為了辦存款證明,先去跟父親在台北的老同事借一筆錢存到銀行,再提出來還人家。出國前,雙親不知道從哪裡各拿了20萬、湊足美金1萬給我;沒有工作的母親,應該是一針一線幫人家「縫衫」,不知道存了多久。

因為內人有獎學金,自忖要是念不下去,就只好改為F2眷屬簽證,學毛澤東在圖書館打工。在愛荷華州大念了1個學期,搭車去伊利諾團聚,室友急電說系上祕書交代周一要趕緊回電,那真是人生最長的周末,最壞的打算是平均分數沒有B,只好回去吃自己。結果喜出望外,竟是問我要不要獎學金,原來加倍努力是有用的。接著進博士班,大致都有獎學金。

美國大學對於本國人或州民有優惠,未必大家都想念大學,更不用說研究所。當助教時,發現每逢周四會有大學生穿軍服上課,原來是所謂的預備軍官訓練團(ROTC),國家幫你繳學費培養專長,畢業後再去服役。另外,窮人家的小孩要是體能好,或許可以嘗試打球拿獎學金,就是祈禱不能受傷。

現在,大學彷彿國民教育,學生心不在焉、不來上課,成績的高低雙峰分配觸目驚心。要是大學畢業生的素質只有高中,究竟高等教育的意義何在?有人笑說台大的學生主要來自台北大安區,那麼,醫學系應該是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的扇形?表面上說多元入學,其實只是複製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儼然世襲。

暫且不談通盤的高教政策或技職崩盤,如果真的要讓有心向上的窮人家小孩可以念大學,應該想辦法減免學費,或提供獎學金,看不出區分公私立大學的道理。要是不想念大學的人,行行出狀元,又何必浪費時間跟金錢?選前忽然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雜費,沒有對症下藥的營養針,顯然視為對百工百業的綁樁。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看更多相關新聞
私大生每年補助3.5萬 藍白再轟大撒幣
私校公共化 教團促嚴管教育品質
盧秀燕挺補助學費政策:不該當成個人選舉工具
私大補助政策拍板過關!柯文哲酸:政策買票很明顯
「私校補助」10天網路討論破萬 關注焦點是這些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