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店數打平星巴克、營收卻僅對手3成!路易莎怎靠「減法」衝人均消費?

路易莎咖啡董事長黃銘賢(攝影者.駱裕隆)
路易莎咖啡董事長黃銘賢(攝影者.駱裕隆)

文・韓化宇

眼尖的人會發現,路易莎部分門市風格改變,原本醒目的橘色招牌不見了,改以灰白色系亮相。

走進它位於新莊的一家門市,有做影音剪輯的工作者,用筆電整理報表的上班族。打開菜單,還有手沖咖啡可挑選。

過去常被稱為「K書中心」的路易莎,如今更像一間行動辦公室。

這個轉變的背後,是它的策略轉向:不再追求一味擴張,而是設法變得更精緻。

「我要慢下腳步,去思考,未來品牌的高度在哪裡?」路易莎董事長黃銘賢接受商周專訪時說。

擁有560家門市的路易莎,是台灣店數最多的本土連鎖咖啡店,過去以拓店速度聞名的它,為何要放慢步伐?

瞄準學生族群、放寬加盟
高速擴張漸引發消費者批評

過去,路易莎快速拓展的一個考量是,因從採購、烘豆、運送、銷售都是自家包辦,這種整合上下游的經營模式,只要門市擴充到一定規模後,營運成本就會大幅下降。

專攻學生客群、廣開加盟門市的策略,讓它成為繼85度C後,成長最快的本土連鎖咖啡業者。

然而,店數過多並非有利無弊,加盟店品質參差不齊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消費者最不滿的,是門市員工服務不佳,以及出餐速度慢、經常做錯餐點。服務品質拉不上來,便難以吸引白領上班族等消費力更高的客群。

當人均消費無法提升,成長便難以為繼。

黃銘賢坦言,為了讓加盟主能賺錢,他們的加盟條件比同業佳,店數因此快速成長;同時開發大量餐點,特別是早餐,品項超過60種,其營收占比高達四成。但這樣的結果,卻讓路易莎「變得太複雜」。

「我們品牌發展到這個階段,需要不是加法,而是『減法』,需要透過整理和提升,來贏回消費者信心。」他強調。

整頓門市、改裝招手白領客
新店型平均營收成長25%

啟動整理工程的第一步,是縮緊開放加盟的門。

為了管控門市品質,路易莎目前優先考量開設直營店,同步幫助優秀員工創業開店。此外,黃銘賢還設計新的激勵機制,門市營收只要達到標準,總部就不抽成。意即,門市若能改善服務品質讓業績提升,便能獲得這筆變相的激勵獎金。

嚴控加盟後,接著是重新設計門市風格。

560家路易莎門市中,已有50家完成改裝,新一代的店型,比以往更能吸引上班族客源。據該公司統計,原址重新裝潢的門市營收,比之前平均提升25%。

餐點策略則改成「量少質精」,讓研發資源集中在受歡迎的商品上,也能降低門市員工做錯餐點的機率。

黃銘賢強調,整頓門市、改裝、精簡餐點等,最終目的要提高門市質感,吸引消費力更佳的客群。

重新裝修的費用雖由加盟主承擔,但改裝後的門市,平均月營收從80萬提升至100萬元,讓更多加盟主願意加入裝修行列。

門市數相當、營收卻大輸
想拉高人均消費要先拚管理

怡客咖啡前總經理劉人豪認為,如果路易莎改善內用環境,提供更高等級的咖啡,有機會吸引從星巴克外溢出來的白領客群,進而提升人均消費。

黃銘賢並不諱言,之前為了創造規模經濟,門市數快速擴展至五百多家,這個策略不能說不對,「只是到了一個階段,你就必須思考,要站上下一個台階,新的策略是什麼?必須放棄什麼?」

路易莎和星巴克的門市皆為500多家,但前者全部門市的營業額,僅為後者的約3成。因此,路易莎若要走出「K書中心」的市場定位,從而提高人均消費,就必須改變量大但粗糙的形象,讓門市變得更精緻、服務水準更一致⋯。(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874期《商業周刊》※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為什麼餐廳外場請不到人?缺工很慘,但原本員工離職才是毀滅級災情

加薩走廊在哪?為什麼成以巴衝突引爆點?關於這場戰爭你該知道的事

40歲哈佛畢業生的人生體悟:我們擁有的時間,從沒有想像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