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用一杯50元咖啡,在印尼打敗星巴克!創業第1年就賺錢秘密

咖啡時光成為印尼規模第2大的咖啡店品牌,如今版圖跨出海外,在吉隆坡鬧區商場開設分店。(攝影者・游羽棠)
咖啡時光成為印尼規模第2大的咖啡店品牌,如今版圖跨出海外,在吉隆坡鬧區商場開設分店。(攝影者・游羽棠)

文・游羽棠

走進吉隆坡柏威年廣場美食街覓食的人們,很難不注意到——從入口處開始,每5公尺,天花板就高掛著一個Kenangan Coffee(咖啡時光)的廣告看板,宣傳它最暢銷的棕櫚糖拿鐵。

這個去年剛插旗馬來西亞的品牌,其實來自印尼,是全東南亞第1個、也是至今唯一的餐飲類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的企業)。

它在印尼是第2大咖啡品牌,有800多間門市,超越星巴克在當地的規模,年營收超過新台幣30億元。規模雖不是第1大,但攤開它的投資人名單,絕對是星光最閃亮:包括矽谷知名的紅杉資本,香港巨賈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就連知名饒舌歌手Jay-Z(傑斯)、網壇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也在其中。

為什麼1杯約新台幣50元的咖啡,能打造出估值超越300億元的咖啡王國?

關鍵很簡單,卻也很難。Kopi Kenangan(印尼語,中譯為咖啡時光)與其隸屬的Kenangan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提拉納塔(Edward Tirtanata)接受商周專訪時說:要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

印尼人均咖啡消費,排東南亞第1
他開小店面省租金,用平價收服白領

印尼,是東南亞人均咖啡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但過去,印尼人想喝現煮咖啡,只能選擇每杯新台幣百元起跳的星巴克,如果每天1杯,1個月就得花掉3成基本工資。「像我這樣的人負擔不起這樣的咖啡。」提拉納塔說。路邊的腳踏車小販雖然能供應一杯不到新台幣20元的即溶咖啡,但風味跟現煮咖啡相差很大。

「市場上有個巨大空缺,我們嘗試滿足它,」提拉納塔解釋。2017年,他瞄準印尼新興的消費力,要打造本土的平價咖啡品牌。

和許多新創企業先做大、再賺錢,靠募資為生的路線不同,他強調,自己的生意從一開始就要獲利。

為了打造平價又能獲利的商業模式,他只要裡子,不要面子。第一步,是壓低租金成本。

當時Uber、Grab等電商平台崛起,消費者開始透過手機訂購咖啡,「讓我意識到,咖啡店是6坪或60坪並不重要,」他因而鎖定外帶外送市場,小店面讓它省下90%租金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更有競爭力。這讓它擄獲印尼白領階級的心,短短2年就開出200間門市。

提早數位轉型成抗疫利器
依數據大膽打進住宅區,助疫期轉盈

到了第2階段,他開始運用科技,更精打細算。

2019年,咖啡時光推出官方App,消費者透過App預約快取,免排隊,還能累積點數、換商品、領取優惠券。

他們分析270萬名會員的消費數據後,改變餐飲業把店開在商業區、等人上門的邏輯,而是直接殺進消費者真實存在、但未必熱鬧的地方設點。這也讓它在疫情間存活,甚至公司規模逆勢成長。

「過去我們8成門市在商業區,」提拉納塔回憶,疫期的商業區人潮驟減,但他從數據發現,住宅區門市銷量從一天400杯成長到1,000杯,他因而遷移部分門市,目前住宅區門市約55%。

疫情間,它創下印尼零售產業紀錄,一個禮拜開出26間門市,門市在3年間數量增長近4倍。該公司並成功的在2022年第4季就擺脫陰霾,轉虧為盈。

提拉納塔在很多地方把算盤撥得精,但在產品面,他卻很捨得投資。

不把平價、App當核心競爭力
堅持用高價咖啡機、星巴克等級牛奶

例如,它用的是每台要價超過新台幣60萬的咖啡機,以高壓製程確保風味。此外,雖然它的售價僅是星巴克一半,仍使用相同品牌的牛奶,塑造產品的實惠感。

因為他深知,App、行銷做得再好,都只是加分,畢竟客戶上門是為了喝咖啡,而不是為了用App。「優惠券能快速獲客,但一旦折扣力道減弱,顧客很快就會離開。」

「平價只能是市場定位,不是競爭力,」台灣最大咖啡豆烘焙商源友企業二代朱茂亨分析,許多人認為,售價就是競爭力,夠便宜,消費者就埋單,但核心競爭力應是帶給消費者物超所值的感受。

不靠補貼快速做大,讓他走得比人慢。提拉納塔坦言,其實咖啡時光與瑞幸咖啡是同一年成立,但,他花了4倍時間才成為獨角獸,「如果你要我選擇,我永遠會選擇永續,接著才是快速增長。」

甚至時至今日,咖啡時光擁有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及重量級投資人背書,融資順利、估值看好,依然連優惠券都不願廣發,持續節流,因為他不想忘記創業心態。

「這是我們的『第一天心態』(day one mentality),」提拉納塔強調,「因為『第一天心態』,我們不會自滿、不會滿足於現狀,總會嘗試新東西,這是我們的DNA。」提拉納塔說。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蝦皮分手OK!OK超商總經理: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

日本製賣台灣價!便宜日圓海嘯狂襲17萬企業、萬人無薪假⋯直擊台廠生存戰現場

一個月3萬元,就能快樂退休?最慘的退休老人:低估通膨、發現還有30年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