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造出特斯拉心臟卻財報赤字⋯拚十年奪動力系統訂單、打進日車廠:開始賺錢了!

它造出特斯拉心臟卻財報赤字⋯拚十年奪動力系統訂單、打進日車廠:開始賺錢了! 富田電機總經理張金鋒(圖)。(攝影●程思迪)
富田電機總經理張金鋒(圖)。(攝影●程思迪)

文●高士閔

它,曾經是特斯拉最老的台灣供應商,默默用了15年時間,幫助特斯拉走到今日的地位。

但當電動車進入戰國時代,它也正遭遇史上低潮。

去年歲末,工業馬達供應商富田電機三董一監同時辭任,攤開今年上半年的財報,會發現成立35年,幾乎每年都賺錢的富田,竟出現虧損,即便第3季轉虧為盈,富田電機總經理張金鋒也釐清,整年度的獲利還有機會打平。但確實今年對富田而言,是很不容易的一年。

14年前,特斯拉訂單驟減
富田轉頭做整套動力系統

時間回到2008年,特斯拉受金融海嘯衝擊,險些倒閉。隔年為得到美國政府的挹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接受對方的條件:把供應鏈移回美國。最終,活了一家特斯拉,但陪它長大的台灣供應商,哀鴻遍野。

富田也是其中之一,原本負責馬達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特斯拉回美之後,它只剩下零組件的訂單。當時,特斯拉約占富田營收的60%,「要我生就生,要我死就死。」張金鋒思考,一家客戶獨大的風險太高,應該想辦法降低客戶依存度。

不過,2009的電動車還沒成熟,特斯拉更尚未量產,富田的馬達、零組件,根本找不到第2位客戶。張金鋒直言,當時日本車廠篤定:電動車一定不會起來,「我去找它也沒用,連門都不會開。」

但張金鋒相信,電動車一定會崛起,到時發展較落後的車廠,為了跟上腳步,一定會找外援,這是富田的機會。

他在2011年決定做動力系統,嘗試整合馬達、驅動器和齒輪組等零組件。其優點在於,馬達、驅動器都要冷卻器,冷卻器又容易故障,如果整合在一起,就能減少冷卻器的數量,不只節省空間,也能降低故障機率。對於落後車廠來說,絕對具備足夠吸引力。

動力系統研發久又燒錢
家人也看壞前景,拋售股票

然而,這條路荊棘滿布。

痛苦一,台灣缺乏電動車相關人才。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2011年前後,台灣科技業都忙著幫蘋果(Apple)代工,車用電子人才較缺乏,這也是特斯拉會離開台灣的原因之一。

就算挖角消費電子廠的員工,他們的經驗也不一定能適用於富田。

「製程品保的人才是最難找的,」張金鋒解釋,動輒上百零件的搭配,每一次還必須得出同樣結果,「車和手機不一樣,」人命關天,一次失誤都不能有。

「光是這兩年,設備、研發費用花掉1億多,」約是去年獲利的5倍,在富田銅鑼廠的第2期廠房,張金鋒看著一群年輕人說道,無奈的是,想培養人才,唯有不斷投入資源。

第二個痛苦是,家族成員的不信任。張金鋒決定做動力系統,董事會卻擔心:什麼時候可以回收?但他的想法是,現在連100萬都不敢花,怎麼會有後面的1千萬、1億,「說不定兩年後,公司就收掉了。」

5年前,馬自達找上門
光量產測試預算就多5倍

2014年,張家兄姊們紛紛拋售股票,同年中鋼收購,「收購價是53.5元。」他說。2017年,富田推出動力系統,隔年馬自達找上門。經歷了5年的測試,富田終於拿到動力系統的訂單。「股票後來漲到近300塊。」

最後一個痛苦,客戶的思維不同。「傳統車廠是製造業,」特斯拉是科技業,這件事讓張金鋒重重的摔了一跤。尤其日本車廠很龜毛,「量產測試的預算比原本高5倍,」張金鋒解釋,大約多花了10億左右。

報價估計可以誤差這麼大?聽來很不可思議。

張金鋒解釋,以前只幫特斯拉研發、設計馬達,所以低估了動力系統的量產測試費用。張金鋒笑說,國稅局還來問我,你是做了什麼,可以1季報廢6千萬?他表示自己無話可說,「沒有走過,就沒有經驗,」這是必經之路。

他說,自己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走完傳統馬達廠的百年歷程,怎麼可能不出錯?但今年動力系統成功量產,「我們可以開始賺錢了,」他說。

他回憶,2005年特斯拉來台,根本沒人理它。當時,他也是過了兩年沒收入的日子,才把第一顆馬達做出來,成為特斯拉電動車的心臟。

從今年來看,美國車廠降價、中國車廠自製率高,日本車廠落後太多,因此積極找富田合作,這些都符合張金鋒的預測。換句話說,他這一步棋,好像賭對了⋯。(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878期《商業周刊》)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碳費明年上路,你買的股票減碳又賺錢?今年減碳百強48%大汰換!中小企業危險了
花4年減雙11爆量包裝,momo不再求快的紙箱革命
一款App登上共享停車霸主 他們怎搶到帝寶、喜來登生意
點一杯咖啡坐一天錯了嗎?咖啡店老總看路易莎:顧客越愛我們,店家越難存活
「兒子考試交白卷,我才知道我錯了!」教育學博士:關注孩子的感情,而不是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