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青」晰目光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遠離青光眼

守護「青」晰目光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遠離青光眼
守護「青」晰目光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遠離青光眼
守護「青」晰目光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遠離青光眼
守護「青」晰目光 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遠離青光眼

青光眼初期沒有症狀,但晚期惡化速度卻如「雪球效應」,初期緩慢但隨著越滾越大,惡化速度就會加速,因此青光眼早期患者常「無感」,且視野缺損通常從周邊開始難以察覺,等到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半已進展到中後期,此時視神經可能已死亡50%,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今天(15日)舉辦衛教記者會,呼籲民眾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與「積極治療降眼壓」。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臺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已突破45萬,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不是老年人的疾病,在年輕人身上也看到很多,尤其國內有許多高度近視的民眾,而高度近視是青光眼好發族群,許多人會把青光眼誤認為高度近視,若早點積極治療,能保有的視野將會更廣。

 

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提醒,視野缺損雖不可逆,壞死的視神經無法再生,已喪失的視野也無法恢復,青光眼任何治療都只能延緩惡化速度,當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據臺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四分之三青光眼患者未持續使用藥物,長時間下來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就要考慮進一步採取雷射或手術治療,張珮瑤醫師也鼓勵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除了面臨失明恐懼,患者生活更是處處挑戰,走路、閱讀、開車等日常都可能因視野缺損發生意外,因此,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同鼓勵病友「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與「積極治療降眼壓」,確診青光眼並非世界末日,在醫療進步下,可透過多元治療方案,保有自己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