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鹽田修復 盼明年初看見成果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南區鹽田生態文化村的瓦盤鹽田,光禿禿一片,遊客大失所望,指稱是「有名無實」的景觀。台南市鹽友關懷協會爭取營建署補助,聘請老鹽工修復鹽田,冀望明年初春能看到結晶鹽。
鹽田生態文化村的舊安順鹽場,是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因地勢低漥,一直被雨水拖累,瓦盤鹽田常常積水,甚至汪洋一片,負責維護管理的鹽友關懷協會殷切期盼雨過天青,也樹立「鹽田復育中,勿擅自進入」告示牌。
鹽友關懷協會為重現鹽田文化風貌,爭取營建署補助,聘請老鹽工楊丁在修復鹽田,包括大蒸發池、小蒸發池、蓄滷池、鹽滷池以及結晶池,未來民眾可以走入瓦盤鹽田,體驗「收鹽」的滋味。
楊丁在表示,鹽田修復及晒鹽取決於天候及經驗,無法以電動機具代工,必須手工修復,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說,為延續鹽田生態文化,重新賦予鹽田新生命,再次拿起鋤頭做老人工,也希望文史單位能夠記錄鹽田的修復步驟,以免修復鹽田的真功夫沒落失傳。
瓦盤鹽田與土盤鹽田不同,採用百分之七十的沙與百分之三十的黏土攪拌成「蓋面土」,拼湊黏合過程還得看天吃飯,一旦下雨就功虧一簣;倘若工法不當,也無法晒出好鹽。楊丁在與兩位鹽工眷屬以人力方式修復鹽田,因人力有限,加上「十月曝鹽不夠買眼藥」,保守估計明年初春才能看到結晶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