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地公拐大啖水鴨公中秋民俗真趣味

中國時報【都會中心╱綜合報導】 明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許多民眾利用三天假期返鄉過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柚子、拜月老及近年流行的烤肉外,也有一些特殊的中秋民俗很有趣,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宜蘭縣:礁溪鄉的中秋節盪鞦韆活動,迄今一二一年。以前辦活動,協天廟埕擠得人山人海,村民彼此聯絡感情,堪稱是中秋盛事。 今年在礁溪國小舉辦,以盪上去踢中五公尺高的銅鈴次數最多前十名進決賽;決賽時,銅鈴調高為五.五公尺,考驗選手的腰力、平衡感、膽量,但伸腳踢銅鈴後會失去平衡感,難度極高。 桃園縣:鄉間則有「安土地公拐」的中秋民俗。許多地方無土地公廟,農民為了祈求稻田能給土地公管轄,以竹子夾「土地公金」插在稻田周遭,即稻田讓土地公保佑,並有保佑豐收的意涵。 桃園市龍岡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黃進仕表示,這就是幫土地公加拐杖,讓祂可到稻田巡視,也就是社稷的概念。文史工作者林新來也說,他小時候聽長輩說,過去沒有農藥,有時收成不好,因此將土地公金紙夾在竹子上,希望土地公能保佑豐收。 台中市:大里區每年中秋有許多被「樹王公」收為契子的民眾來膜拜,熱鬧非凡,已成為當地的中秋民俗。 樹王公是一棵樹圍七.一公尺、高十五公尺的老茄冬樹,據傳清乾隆四十五年,嘉慶太子遊台灣時路過,竟遇賊寇打劫,他逃到樹下躲避,突然有位紅衣武士從樹上跳下,施展奇功,救了所有人。 樹王里長石炳南說,嘉慶太子因感念紅衣武士護駕有功,再加上地方盛傳武士是樹神顯靈,回京後便請乾隆皇帝敕封樹王公,從此,舊名「涼傘樹段」的地名改稱為樹王段,地方居民之後還建廟供奉,成為信仰中心。 高雄市:美濃區早期種稻的人多,農民在稻田裡養水鴨吃害蟲、雜草,中秋前夕水鴨大到一斤,農家把母鴨留著生蛋,公鴨就宰來做成白斬鴨冷盤加菜,久而久之成為美濃客家人中秋節特有家常菜,稱為「吃水鴨公過中秋」。吃過該道料理的美濃區公所主任祕書羅進榮說:「很讓人懷念!」 羅進榮說,美濃街上還有些雞鴨肉販在中秋節時有供應,很多美濃出外人回家鄉會帶幾隻回去料理,一解思鄉之愁。 高雄市:農業社會需要男丁負擔耕作,家戶莫不努力「炒飯」拚男丁,也冀望神明暗助一臂之力,左營區埤子頭居民的信仰中心鎮福廟成為添丁希望所寄,也發展出中秋節「分新丁紅龜粿」的有趣民俗。 鎮福廟管委會副主委陳榮璋表示,分新丁紅龜粿有三百多年歷史,清朝時只要家戶生男丁,會挑六十斤的紅龜粿到廟裡感謝土地公庇祐。酬神後的粿,親友信眾爭相索討,盼吃了沾喜氣,也能添丁。 埤西里長余清榮回憶,後來廟方也會辦活動分粿給添丁的信眾,但爐主必須向家戶收每丁卅元的「丁錢」作為活動經費。他說,信眾希望家裡能添丁,在報「丁數」(男丁數目)時多會虛報,多報幾口丁多繳些丁錢,盼神明收到疏文後,來年會補上不足的丁數,讓家中添丁。 (李忠一、甘嘉雯、林欣儀、張立勳、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