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小砲台 又見大量魚屍

記者張淑娟、吳孟珉/綜合報導
市定古蹟安平小砲台又見魚屍,廿二日市議員李啟維接到民眾反映小砲台臭味難聞,立即前往現場,並請文化局相關單位儘速處理並查明原因。文化局接獲通知,打撈清理同時也緊急聯絡環保局檢測池水,研判近日天氣變化劇烈造成水溫升高、溶氧量過低,才造成魚群死亡。
日前有民眾向文化局通報安平小砲台出現漁屍,未料昨水池再現更大量魚屍,而且魚屍都是吳郭魚,照常理判斷吳郭魚是適應能力最強的魚種,卻不知何故竟陸續死亡。
李啟維也指出,每年遇到春天下雨,截流站水閘門打開,運河水質受到汙染,死掉的都是一些含氧量較高的魚種,此次卻不明原因,小砲台離水閘門很遠竟出現適應能力強的吳郭魚大量死亡,確有必要查明原因,尤期小砲台是市定古蹟,前往的遊客不少,若因此留下不好印象有損古都之名,市府文化局有必要妥善處置。
文化局接獲通知,打撈清理同時也緊急聯絡環保局水域及毒物管理科協助檢測池水,發現水中溶氧不足、僅有一點一一ppm,經專業研判應為近日天氣變化劇烈,白天陽光大、溫度高,造成水溫升高、溶氧量過低,才造成魚群死亡。
文化局表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魚群生活水中的最佳溶氧量約為五至八百萬分點濃度,也就是五至八 mg/L或五至八ppm。多數魚類在三至五ppm的環境下可容忍半天到一天,但已對生存產生壓力;若低於三ppm則對大多數魚種來說都過低,只有類似吳郭魚或大肚魚等魚種才能存活。近期經常性的劇烈天氣變化,安平小砲台水池溶氧量低至一點一一ppm,才會連吳郭魚都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