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立法? 先視「病主法」實施成效

資深媒體人傅達仁於瑞士完成安樂死,他生前一直希望推動台灣安樂死合法化。對此,衛福部表示,相較於安樂死,「安寧」才是國際趨勢,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在明年1月上路,將進一步強化病人決定安寧善終的自主意識。至於涉及「加工死亡」的安樂死,則會在「病主法」實施、檢討後再視情況討論。 傅達仁7日於瑞士「尊嚴」組織(DIGNITAS)執行「陪伴性自殺」,享年85歲。傅達仁生前因癌末疼痛難耐,希望自主尊嚴的結束人生,一直呼籲台灣能讓安樂死合法化。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受訪時表示,「尊嚴善終」是當前國際的主流、也是多數國家走的路,我國將於明年(2018年)1月6日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更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法案。他指出,台灣於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民眾在意識清醒時,可選擇在疾病末期,以接受「安寧」來取代氣管插管、心肺復甦術的急救;「病主法」則是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透過「預立醫療決定」,選擇是否拒絕急救、灌食等加工維生,讓自己尊嚴平靜的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石崇良:『(原音)「病人自主權利法」再把尊嚴善終擴及到除了末期病人以外的,包含永久植物人狀態、不可逆轉的昏迷、嚴重度的失智患者、以及其他無法治癒難以承受,經過主管機關公告的疾病也都可以適用。』 至於安樂死因涉及「刑法」協助自殺爭議,石崇良說,非衛福部單方所能決定,目前社會對此也沒有共識,因此短時間內衛福部和法務部等相關部會將不會討論這項議題。石崇良:『(原音)對於更進一步的加工協助死亡的、協助縮短生命的所謂的安樂死的做法,我想應該會在我們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一段時間之後,再來看看是不是要再進一步還有什麼樣的需求,沒有辦法滿足的情況下,大家再來討論凝聚共識。』 對於安樂死,台北榮總家醫科主治醫師黃信得說,台灣醫師受的教育是救人而不是結束生命,加工讓病人提早死亡的爭議太大,不容易做得到,他認為,明年將實施的「病主法」,已可視為政府對傅達仁呼籲開放「安樂死」的最大尺度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