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風暴 港府不完美的表現

之前強颱「蘇萊」掠過香港前後,稍懂氣象皮毛,深感有機會成為「山竹」之後,當年「山竹」襲港,次日市面上的一片狼藉至今依然歷歷在目,上課必經之路要走上哥和路山,一大條上斜塌樹、塌交通燈、被連根拔起後的路面,那幾棵倒下的老樹,印象中到學期末依然躺在那處,躺到我也不記得了,之後去留學回來,山路一棵樹都不剩。

「山竹」當年對香港最大的教訓,大概是讓香港第一次面對氣候變化所引伸的所謂「極端天氣」。面對天災從來三階段:預防、當下、善後,「山竹」一役最大的當頭棒喝,是香港沒有一套妥善善後的守則,在一個陷入風災後全城混亂,不可能正常運作的時期,政府應該順勢利用「緊急法」頒佈停工停課一日,但原來「緊急法」只會處理不緊急之事——禁蒙面、押後選舉、然後要求全民再戴口罩。

有過「山竹」的教訓,今次在「蘇萊」來襲之前,面對一個從預報看來堪稱完美的風暴——雖然以完美形容天災有點怪——即越過巴士海峽、無被台灣中央山脈影響、進入南海後再進強、西登或直襲,香港政府的應對大概是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各種記者會、有如台灣遇災時總指揮中心官員的統一衣服、一堆說好的應變措施,惟「蘇萊」最後未有如想像中般強勢,近岸後迅速減弱,想像中的颶風未有出現,是好事,天災當頭大概無人想見,大概除了一些風痴,才會說得出「完美風暴幾十年一遇,無登陸香港無緣體驗十分可惜」。

沒有完美風暴,但有完美暴雨,於是政府之前越是說得多有準備,不到一星期反越是被見有多醜陋。星期五深夜香港受另一颱風「海葵」西移的殘餘環流影響,低壓區遇上西南季風的充沛水氣,造成源源不絕的對流雨,即所謂的「列車效應」,一小時內就錄得158.1毫米雨量,一舉刷新香港天文台1884年以來的紀錄,理所當然香港大部份地區剎時間慘成澤國,地鐵站被雨水封頂、街道成為急流、華富瀑布再現,一幕又一幕在半夜的社交網絡上廣傳,也彷彿提醒我們,城市都是自然的一部份,只是我們以為活在城市,直到自然用更極端的方法出現。

當日工作時深宵,半邊屏幕不斷更新著香港的狀況,其實更大的納悶是,當已經眼見一場暴雨在持續,鐵路站已經不能運作,街道系統因為廣泛水浸不可能承受繁忙的車流量,政府為何遲遲都不使用「緊急法」宣布停工一日,就如「山竹」當年的質疑一樣,又當政府次日在記者會上,面對難得的質疑提問,直言所面對是「五百年一遇」的大雨時,一切對於事後反應緩慢,甚至可謂不作為的問題就更加惱人。

誠然,全世界在制定天災的應變和預防標準實際不一,以香港為例是以二百年一遇作基準,當一場「五世紀大雨」來到,承受不了而廣泛水浸是理所當然,沒有人會在建築時投入只會是不切實際的成本和考量。從理性角度去想,此等級的雨量放去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情況不見得會更好,不單論疏水排洪,還有山坡滑體,集中地降下五百多毫米的雨量,全日只有十二次山泥傾瀉報告。香港對上一次有山泥傾瀉的時候,大概是一般百姓都想不出的久遠,事實是香港上一次有此般雨量:即二零零八年時,香港全日有三千四百處山泥傾瀉——最好反映了香港十五年間在土力工程方面的進步。

五百年一遇從來不是指每五百年才會遇到一次,那是一個機率問題,意指每一年會有五百分之一,即百分之二的機會率才會遇到。這類型數字當然也是透過統計學外推,原則上雨量每上升的百分比和出現機會率成反向,當然香港遇上的降雨量有否達五百年一遇數字可以相確,就算作有了,官員口口聲在記者會上的「從未遇過」、「難以預測」,是政府反應不力的證明,而非反應不力的開脫。

不如颱風可以有一星期的預防,暴雨的確來得措手不及,可以只有兩三小時準備,但斥資巨額的預警系統,理應為此而生卻可以絲毫不響,甚至推說暴雨情況明顯無需通知,已經有「黑色暴雨訊號」。「黑雨」是指「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但眼前是「黑雨」幾可級別嚴重的情況,一個「黑雨」就足夠對市民作出應需的警示?

市民在深夜眼見街道成為澤國,急切想得知一覺醒來會否有停工安排,卻換來視乎清晨六點情況再作決定。到早上五時多,政府史上首次宣布香港進入「極端情況」,宣布停課不停工;結果在巴士公司表明停運,在鐵路系統只能有限度服務下,勞工處到早上七時多,一個大概正常上班族已經準備出門的時間,才發稿補充除必要人員、僱主不應要求僱員上班,以及僱主不應扣薪、扣假的指引,呼籲僱主參考停工安排,呼籲。

還是天文台在雨量減弱後,依然維持需要停工停課的「黑色暴雨訊號」,變相幫政府解一個圍。早在「蘇萊」吹襲香港時,長達兩日半的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在颱風遠能作出威脅前和威脅早解除後依然作出「預防式信號」,是否一次政治凌駕科學,當時已經有紛爭討論。今次當政府寧願推塘有行之有效的指引,推塘已經有建議制定「極端情況」的上班安排,但無視「黑色暴雨訊號」並不約束僱員無需上班,操作就直接反映政府對運用「緊急法」的極不意願,寧願任由社會自生自滅,都不願承擔一個應由他們義務負起的政治責任,甚至避重就輕地讓天文台背負七百多萬人的安危。

次日打開黨媒黨報,一片歌舞昇平,政府克盡己任,各界盡力同心救災,好似活在二次元。 政府不用、不願、不去承擔人民所託負的責任,就因為他們從不用面對人民。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安華醫師: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2)
安華醫師: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1)
Jpex 事件引發的「斷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