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尋求建交中國 一文解析台灣外交近代史

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秀瑪菈.卡蕬楚今(15)日在推特發表聲明,提及她已指示外交部長處理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事宜。外交部已向宏都拉斯政府表達嚴正關切。

  • 台灣友邦宏都拉斯總統推特聲明:指示外長與中國建交

中國因一中原則,不允許與其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和中華民國保持官方聯繫。若與宏都拉斯斷交,中華民國將僅剩13國友邦。

14個邦交國在哪裡?

中華民國現有14個邦交國,包含亞太地區的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國,非洲地區的史瓦帝尼,歐洲地區的教廷,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國。

其中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梵蒂岡3國於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前建交,其餘11國在遷台之後。

(設計/曾芯敏)
(設計/曾芯敏)

最多邦交國紀錄?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1年12月加入同盟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1942年廢除與英美的不平等條約,讓該國放棄當時在中華民國下的租界、領事裁判權等。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從日本接手統治台灣,並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

中華民國邦交國在1969年達70國,是外交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隔年雖與加拿大及義大利斷交,但仍有68個邦交國。

然而1971年後,冷戰局勢改變,同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包含奧地利、土耳其、比利時等12國當年陸續與中華民國斷交,邦交國數量自此一路下滑,各國相繼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72年日本、澳大利亞斷交;1978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隔年美國與中國建交,中華民國邦交國降至21國新低;在這期間共失去西班牙、泰國等國在內的47個邦交國。在1979年9月與吐瓦魯建交後,中華民國邦交國維持在22個,直至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才又有轉變。

中華民國歷屆政府斷交史?

前總統李登輝在1988年上台,以當時的經濟實力推動「務實外交」,一度讓邦交國數量增至31國,不過他任內仍被沙烏地阿拉伯、中非共和國等國陸續斷交,而與韓國斷交後,也失去在亞洲的最後一個邦交國;2000年卸任時邦交國數量為29國。

陳水扁總統時期延續李登輝的外交政策,也實行「全民外交」,但隨著中國逐漸崛起,效果有限,至2008年卸任時,邦交國數量仍維持23國。而其中於1997年斷交、又在2007年建交的聖露西亞,是中華民國至今最後一個新增的友邦。

前總統馬英九2008年上任時採「活路外交」,強調與中國大陸間的友善關係,避免觸及一個中國原則;他任內未與任何國家建交,僅與甘比亞在2013年斷交,邦交國再降回22國。

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後,聖多美普林西比及巴拿馬先斷交;2018年發生外交危機,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先後與中華民國斷交;2019年9月再發生2邦交國5天內斷交,包括索羅門群島及吉里巴斯;加上2021年尼加拉瓜斷交,2016年以來,中華民國已減少8個邦交國。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吐瓦魯支持我國返聯 聯合國協進會:盼以台灣名義入聯
北榮證實 97歲李登輝病體狀況不佳
我友邦宏都拉斯總統伉儷 宣布確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