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點診所吃力不討好 醫籲提供獎勵誘因

全台符合「定點診所」資格者多達8000家,但至今僅540家加入,占比不到1成。圖為清明連假最後一天,不少民眾5日搭乘掃墓專車前往墓園祭拜先人,並謹守防疫規定全程戴著口罩。(姚志平攝)
全台符合「定點診所」資格者多達8000家,但至今僅540家加入,占比不到1成。圖為清明連假最後一天,不少民眾5日搭乘掃墓專車前往墓園祭拜先人,並謹守防疫規定全程戴著口罩。(姚志平攝)

本土疫情多點爆發,指揮中心推動「定點診所」,提供有症狀就醫民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符合資格診所多達8000家,但至今僅540家加入,占比不到1成。診所醫師坦言,定點診所是義務性質,卻要承擔額外工作和責任,「缺乏誘因」是一大阻力。

指揮中心去年8月底設置新冠肺炎定點診所,今年起擴大資格包括兒科、內科、家醫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等均可加入,如有呼吸道症狀民眾前來看診,可提供公費家用快篩試劑,供民眾返家後使用並回報上傳結果。

不過,目前全台僅540家投入定點診所行列,換算不到1成。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李建璋認為,定點診所就像社區疫情的雷達,「當然是多多益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認為,精準化社區監測可找出隱性感染者、阻絕社區的傳播鏈,同時讓民眾慢慢減少對陽性個案的懼怕,提升民眾在社區的自我監視功能。

為何多數診所不願加入?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定點診所的想法很好,但診所配合久了,好像被視為理所當然,還得承擔責任,吃力不討好;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和回饋,恐怕很難吸引更多診所參與。

他舉例,定點診所不只是發快篩,還要教民眾如何使用,還有些患者回家後再打電話來詢問,都會造成人力額外負擔;有民眾希望直接在診所快篩,但萬一驗出陽性,整間診所都得隔離,如拒絕協助又讓民眾覺得不近人情。

陳宏麟認為,未來如欲擴大定點診所規模,指揮中心應擬定配套方案,如放寬診所接觸者匡列隔離標準;或比照新冠疫苗接種設立績效獎勵機制,給予誘因。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定點診所主要由各地方衛生局評估,診所採自願參加;對於醫界建議設立獎勵機制,他表示「未來可以再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