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萬載:變遷中的幸福味道/吳萍英

▲萬載縣城區全景。(圖片作者提供)
▲萬載縣城區全景。(圖片作者提供)

吳萍英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剛跟老公結婚那會,我們很窮,租住在江西宜春萬載郊區一個簡易兩層樓房裡,房間的擺設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廚房也沒有,做飯在走廊的一個角落。房子朝西,屋頂沒有隔熱層,一樓是飯館。夏天的時候,頭頂太陽,下連火爐,房子異常悶熱。我們沒條件買空調,電風扇吹的都是熱風,即便打開房門,晚上依然難以入睡。冬天的時候,凜冽的寒風則會透過窗戶的縫隙吹進來,讓人感覺透骨的涼。

那時候,我和老公剛參加工作,收入非常微薄,只夠家裡的基本開支,加上孩子剛出生不久,日子過得有些窘迫。儘管如此,捉襟見肘的日子並沒有讓我們灰心,我們互相鼓勵著:終有一天,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在這裡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溫暖。這層樓共租住了5戶人家,大多是鄉下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平時都能彼此照應著。做飯的時候,都在走廊上,大家說說笑笑,互相切磋手藝,互相品嘗,特別有意思。若是誰家臨時來客來不及買菜,大家都會想辦法湊菜解急。偶爾,我們也會做上幾個小菜,叫上大夥一起聚餐,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但老白乾酒也可以讓我們樂到深夜。那段歲月,雖苦也甜,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在簡易樓房裡我們足足住了6年。我們逐步有了些積蓄,加上向親戚朋友借了點,於1999年買下了第一套商品房。準確地說還是二手房,因為別人住了一年多才轉賣給我們。房子不在中心城區,幸好離小學和初中比較近,房子不是很大,只有100來個平方米,但我很滿足。畢竟,我多年的夢想總算實現了。

記得剛搬到新房的那會,我晚上經常會樂醒。這裡的鄰居大多無固定職業,當中有擺小攤的、有開計程車的、有做零工的、有開小店的……但他們勤勞、淳樸、善良。每天天不亮,有人就開始了一天的勞動。他們沒有固定的時間節點吃飯或者休息,卻聽不到半點抱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的是掙足一家人的開支。樓底下有人撐了個大棚,大夥常常在這裡聊天、打牌,晚上的時候,我也會帶著兒子下樓去大棚坐坐,跟大夥聊聊天,時間很容易打發。我常常能從鄰居們燦爛的笑容裡感受到人生那種簡單的幸福。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08年,正是房價漸漲的時候,我們毅然決定,再次買房。這次,雖然自己攢的錢依然不夠買房,但按揭政策的推出,解決了我們買房的困難。

這套房在一個很好的社區,緊臨縣城重點中學,離工作單位也不遠,社區綠化非常好,是個宜居的好處所。房子坐北朝南,面積比原來的大得多,前後都有大陽臺,陽光很充足。我們把家佈置得很溫馨、很大方,我常常躺在偌大的房子裡看書、看電視,感覺是那麼的愜意。

房子前面有一片小樹林,樹林裡有好多大樹,且都是原生態的,有樟樹、楓樹、槐樹、株樹、油桐樹……春天一來,全部披上了綠裝,鬱鬱蔥蔥,翠色欲流。樹林旁邊,有些板凳,常有人坐在此,或是交談,或是享受天然氧吧。樹林裡聚集了許多的小鳥,每天天不亮,小鳥就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催我起床;傍晚的時候,我和鄰居們三三兩兩地在社區的林蔭道上一邊聊天、一邊散步,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散步後,我還會到社區休閒廣場看看,只見燈火通明的廣場上,有打羽毛球的、有打拳的,有跳廣場舞的、有踢足球的……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時光就像一陣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感歎歲月的變遷,悠悠歲月裡,我品嘗了生活中許多的苦與樂。歲月告訴我,幸福其實很簡單,不在於金錢的多少,不在於地位的高低,而在於個人內心的感受,任何時候,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沿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美好的生活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