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五結鄉與清大合作 研發AI設備監測水稻種植

水稻田間加裝自動攝影機,用監測設備插入土壤裡,及時把監測到的數值以及田間畫面,傳輸到農民的電腦和手機裡,隨時掌控田間狀況。

五結鄉公所為提升有機越光米品質,近年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發AI設備,監測約2公頃水稻田。

五結鄉有機越光米計劃研究生詹品晟表示,「它(AI設備)就是我們會在後台、在雲端裡面,設定好它的巡航的角度,並且就是說 ,它會定時、每個小時的時間,它會去巡田。」

農民吳正騫說道,「隨著時代進步,因為一些老人家已經都過往了,都換年輕一輩來經營農業,勢必以後這個農業一定要走上這一塊(AI管理)因為人手不足。」

近年農村人力老化,農民也樂見能導入AI設備,盼能以最少的人力產出最大的農業價值。

而AI設備可以透過監測水稻田的濕度、溫度跟土壤pH值等數值,告訴農民何時要耕作、施肥跟收成。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表示,如果田間管理更精準,越光米就能更好吃。

清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指出,「那產量我們沒有辦法跟西部的稻田比,可是我們希望質量可以拚、可以領先,所以這整個用AI智慧稻田的目的,就是說可以做比較詳細的分析。」

宜蘭稻米1年只有1期,產量比西部少,透過稻米品質提升加上品牌行銷,農民不只有更好的收入,也能協助應對氣候變遷。

研究團隊認為,除了半導體,農業更需要AI科技關注。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蝨燒」致苗栗稻作受害 防檢署:納保險理賠降損失
花蓮富里有機水稻 陸續發生飛蝨危害
保護手機螢幕並殺菌 清大研發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