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外海清晨連震 氣象局:已是今年第三起規模6以上地震

宜蘭外海今天(5日)清晨出現一起規模6.1的淺層地震,之後又在幾分鐘內,連續出現數起餘震,其中規模最大的達到5.2。中央氣象局表示,台灣每年大約會出現2、3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今天這起地震已是今年第3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至於今年淺層地震似乎特別多的原因,則與花蓮4月以來頻頻出現的群震有關。

宜蘭縣政府東方70公里處的外海,在5日清晨5時50分發生一起芮氏規模6.1的地震,地震深度只有16.7公里,而且除了馬祖外,幾乎全台有感;緊接著又在6分鐘內連續出現3起有感餘震,其中規模較大的也達到5.2。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吳健富表示,這起地震位於台灣東北地震帶的沖繩海槽內,地震頻仍,台灣大約有7成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帶。他說:『(原音)那今天5時50分發生這個地震,它的位置在沖繩海槽這裡面,基本上它的發生原因是因為這個菲律賓海板塊往東北隱沒下去,在這邊形成一個島弧還有弧後盆地。基本上這個地震,我們目前判斷它的發生原因,是一個弧後擴張所造成的一個地震,那這個區域是屬於台灣的一個東北地震帶,大概7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邊。』

根據近10年的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會發生2、3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今年以來,除了2月7日還有4月18日,先後在宜蘭外海以及花蓮壽豐鄉發生規模6.2的地震外,5日這起地震已是今年的第三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

至於今年規模較大的淺層地震似乎特別多的原因,除了與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有關外,也和花蓮壽豐今年4月以來頻頻發生淺層群震有關。吳健富說:『(原音)感覺今年淺層地震比較多,應該是花蓮壽豐今年4月、5月、6月、7月都發生一些群震,那這深度都比較淺,幾乎在10公里以內;其實應該是說,花蓮在2018年0206地震之後,花蓮地區的淺層地震相對比較多;再來就是,今天地震發生的這個區域,在5月、6月也有蠻多規模4到5的地震發生。所以今年淺層地震確實是比較多。』

不過氣象局也表示,目前地震數仍在統計範圍內。至於未來一、兩周,預估宜蘭外海仍會有規模4到5的餘震陸續發生。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輕颱「盧碧」進逼 西部離島、中南部連3天受影響
輕颱「盧碧」進逼台海 海警先發、金馬澎估明發陸警
西南氣流南移、餘威猶存 氣象局持續發豪大雨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