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物聯展 銅鑼開展

行政院客委會首度集結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等國內重要文化館所,以及民間多位收藏家,首度跨館際策劃「拼·靚:台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文學館合作,分別策劃「野仙的珊瑚居-HAKKA人與HAKKA樂展」暨「相遇·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三個展覽昨(三十一)日起在銅鑼鄉的台灣客家文化館開展,由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主持開展儀式,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也代表縣府前往致意。其中北港朝天宮典藏清代客家庄到北港進香的媽祖令旗,首度對外展出,見證客家人自清代開始不畏艱辛到北港進香的歷史,客委會希望透過文物、音樂、文學等多元形式,帶大家認識臺灣客家多重面貌。

開展儀式昨天上午十時三十分台灣客家文化館舉行,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張鴻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鄭求強、國立台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北港朝天宮蔡董事長、客委會委員徐進榮和借展民間收藏家人與會,共同主持展覽啟動儀式,金曲歌王謝宇威演唱拿手的客家歌「大樹伯公」為活動暖場。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本次客家文物聯展以「拼·靚」為主題,首先要大家理解臺灣文化中的客家不是客家人的客家,而是臺灣人的客家,展覽匯聚的臺灣公私立博物館與民間藏家的藏品,從歷史、生活信仰、守護、創新、藝術等六個角度,分別以客語命名為「徙sai、靚jiang、敬gin、拼biang、變bien、尋qim」,表達客家人堅韌刻苦的精神與生活美學,匯聚重要的公私館藏,彷彿臺灣客家文物之相互競豔,勾勒出台灣客家多重面貌。他強調,過去這些客家文物散列各館收藏,希望此次非常罕見跨館際合作的展覽,讓大家看到多元台灣、多元客家。相關資訊至台灣客家文化館粉絲頁(https://zh-tw.facebook.com/hakkapark/)查詢。

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指出,展出文物有從故宮解密臺灣「義民」與「褒忠」的由來,展出由北港朝天宮典藏有一七七年歷史,為目前國內經文資登錄、已知既存最古老的進香旗,也可從展覽中看到有「野仙」之稱的頭份客籍音樂家徐松榮老師,對臺灣音樂界與客家歌曲的創作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