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舌尖知識:客家粽鹹的 紅糟客家發明

客家舌尖知識:客家粽鹹的 紅糟客家發明

為了推廣花蓮客家文化與美食,花蓮縣客家事務處舉辦「客家飲食文化舌尖之旅」踩線團,團員除了品嘗各式客家料理,並認識了原來「紅糟」是客家人特有的發明,而客家粽一律都是鹹的,反應了客家人樸實節約、惜物愛物的美德。(劉敏娟報導)

花蓮縣府客家事務處舉辦三梯次客家踩線團,希望讓各界認識客家文化、飲食,並協助推廣花蓮客家六級產業,其中「客家飲食文化舌尖之旅」踩線團邀請民宿業者以及外地遊客進行客家飲食體驗與DIY活動。除了品嘗傳統客家粽等糕點外,並參觀泉師傅有機農場、吉安鄉永興村客家聚落、並體驗客家紅糟製作等。

在客家粽部份,吉鄉糕粽店總經理曾國智說明:「客家粽的特色就是簡樸簡約,不會太複雜,放什麼松子、干貝、淡菜等,因為早期客家人惜物愛物,把豐收或者拜拜留下來的食物包成粽子,客家粽的味道一律都是鹹的,沒有甜豆沙等,口味比較重,比較吃的飽,沒有什麼一口粽之類的。」

踩線團員、退休校長也在現場進行客語教學:「大家來食客家綜,好食!」

至於紅糟,客語叫「糟嬤」,也是客家人特有發明,以前逢年過節或者祭祖,肉品一時吃不完,就會用紅糟浸泡,可以延長保存期限,還可以提升香味,後來,糟嬤發展出各式料理方式,包括紅麴豆腐乳、紅麴豬腳、紅麴香腸、紅糟鴨等。

踩線團成員在鳳花老師教導下,製作了兩罐香氣十足的紅糟,大家收穫滿滿,非常開心。(攝影:劉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