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口罩解禁!戴不戴都焦慮...

口罩戴了好幾年,突然要恢復沒口罩的日子,有些人可能反而會不適應,一方面是仍然怕有感染風險,另一部分則是可能有容貌焦慮症,臨床指出,女性、青少年,是相對容易出現這種症狀的族群,因為注重外表,沒有口罩遮掩臉龐的時候,會覺得沒有安全感,甚至衍伸出睡眠和社交障礙。

國中生:「我應該不會把口罩脫掉,(為什麼) 太醜了,(為什麼不會拿下口罩),因為長得不好看,因為習慣戴口罩了。」

終於可以拿下口罩透透氣,但青春期的小孩,大多對自己外表不自信,看在家長眼中,也有不同看法。

家長:「可能是會(擔心)啦,慢慢地就會習慣了,因為現在戴口罩戴太久了嘛,因為在家裡面也都是沒有戴口罩的,那他自己的長相的話,現在小朋友的話,對自己都滿有自信的,所以比較不會擔心有這些問題。」

戴口罩只露出眼睛以上,安全感十足,現在脫下口罩,就怕膚況暗沉、氣色不好,而產生的「容貌焦慮症」,通常發生在女性、青少年、公眾人物和老年族群等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李玉嬋:「對自己的外表,比較沒有那麼大的信心,或者想要保留給別人最好的形象,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很希望說,如果我今天臉上有痘痘,或者是說我今天沒化妝,你突然朋友來訪 有人就很焦慮。」

身心科醫師 楊聰財:「因為這樣焦慮不安,睡眠障礙來就診,有增加的趨勢 有增加2成的趨勢。」

容貌焦慮症,也會延伸社交問題,該如何走出心理障礙,專家認為,可以透過改變外在開始,換新髮型和穿搭,避免注意力集中在臉上。也能透過內在美,挖掘自己的專長、個性,這時候,就需要家人陪伴,列出優點清單。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李玉嬋:「陪著孩子一起做的時候,他比較容易長出他的自信,也重新去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我們好像是他的伯樂,會知道這個千里馬,他也許不是長得特別好,特別外觀漂亮,但他很能跑 很能夠有續航力。」

邁向正常生活之際,個人魅力不該被口罩束縛,接受自己的原貌,別被容貌焦慮症所纏身。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室內口罩令鬆綁 抵抗力較弱者做好防護
境外汙染物大軍報到 南台灣空品亮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