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打疫苗會血栓?醫師講解:染疫血栓風險更高


【蔡昇達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蔡昇達醫師表示,在神經科門診詢問度最高的,是施打疫苗的血栓問題,英國研究證實,疫苗造成腦部「靜脈」血栓的比例是每百萬人中 14.7 人,是罕見之併發症,而

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於住院中發生靜脈血栓之機率為3~20%,風險遠高於施打疫苗引起之併發症。

梗塞性「腦中風」是腦部「動脈」的血栓,台灣腦中風學表示中風急性期兩週內不建議施打,穩定後還是應該施打,因為好處還是遠大於壞處。以大陸武漢去年研究為例,1875個新冠肺炎患者中,50位有中風病史之病人,有較多的慢性病、較容易發生呼吸衰竭及入住加護病房。

因此曾中風後的病人應接種疫苗,避免發生新冠重症或是死亡,而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及抗凝血藥物皆不需停用、亦不會增加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此外巴金森氏病患者,若符合資格者應儘速施打疫苗,打疫苗當天無須停藥,注射部位可選擇動作較差側的手臂。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除了呼吸道症狀之外,也會影響神經系統,去年,中國附醫神經部團隊做了系統性的回顧及統合分析,總結了新冠肺炎的神經學表現,最常見的為嗅味覺異常、頭痛、肌肉酸痛、頭暈、腦中風、癲癇等,研究成果刊載於去年五月的《神經學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於一年後,再度進行文獻回顧,發現上述的神經學症狀皆是可恢復的,歐美及中東地區的研究已證實嗅味覺改變之症狀,在一週內已開始逐漸恢復,一年之後,96%的病人嗅味覺皆恢復,其原理為免疫反應造成嗅味覺細胞發炎,造成嗅味覺的喪失。

擔心接種疫苗有副作用?下一頁醫師曝光染疫重症長期、後遺症風險!


但感染新冠肺炎也有可能造成長期的後遺症,今年六月21日,由史丹福大學Andrew C Yang等人發表於《自然》(Nature)的研究中,對新冠肺炎感染而過世的病人進行解剖,發現感染新冠肺炎者,腦部受到發炎反應的影響,和其他失智症、憂鬱症病人的腦部很相似,故推測新冠肺炎的感染者長期可能會有失智及憂鬱等症狀出現。

不過,目前我國疫情控制得宜,多數民眾除了希望瞭解染疫後的神經學症狀,尚有「

該接種疫苗嗎?

」之疑慮;如上所述,染疫後的大部份症狀皆會恢復,僅有少數病人留下長期後遺症,但若染疫而導致重症或是死亡,對自身和家庭的衝擊則相當大。而「接種疫苗」是避免新冠重症和死亡的最佳解方。

依據國際及台灣疾管署的數據,接種疫苗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發燒、疲倦、肌肉酸痛、手臂注射處痛、頭痛等,這些均可短時間內漸漸緩解。若出現嚴重的頭痛、視力模糊、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胸痛、呼吸喘等,則可至門診或是急診就醫。

最後仍提醒,

疫苗造成的嚴重不良反應相當少見

,若對接種疫苗有疑慮可至相關科別門診諮詢,民眾若符合資格應儘快接受疫苗注射,保護自己也保護朋友及家人。


原文引自:擔心打疫苗血栓?曾中風過能接種嗎?染疫血栓風險其實更高!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