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想減肥?營養師:注意「5種錯誤方法」避免肌少症、骨鬆風險

記者楊艾庭/台北報導

肥胖可能會造成許多疾病,包含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然而,若家中長輩因過重需要減肥,不免也會擔心體重下降可能造成其他風險,例如肌少症或骨質疏鬆。

營養師何沂霖表示,根據家庭醫學會2020年10月份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調查,超過4成6以上的民眾有肌少症的風險,其中男性佔51%,女性佔43%。根據國健署2017-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65歲以上民眾至少有一個部位量測出骨質疏鬆的比率是14.1%,且女性高於男性。骨質疏鬆會提升骨折率,骨折更是長者死亡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

▲何沂霖營養師。(圖/何沂霖提供)

因此,正確的減肥方式相當重要!何沂霖提醒,應避免5大錯誤減肥方式,才讓長者能夠健康瘦下來。

  1. 吃太少蛋白質:長者通常擔心吃太多肉或者蛋會造成膽固醇以及血脂高,所以在減重的過中也會認為少吃肉及不吃蛋黃等是比較健康的,但是蛋白質是人體肌肉及身體各個部位的原料來源,因此當攝取太少的蛋白質時,除容易造成肌肉流失、營養不足之外,也會容易落髮或者指甲斷裂

  2. 吃太多水果,或直接以水果當一餐:長者容易有的飲食習慣,就是覺得水果很健康,所以減肥時經常跳過晚餐只吃水果,水果雖然有維生素C,膳食纖維,但不能忽略水果裡含有的果糖,尤其台灣的水果特別的甜,攝取過量的水果,果糖會在體內轉換形成脂肪,在台灣長者中,過高的三酸甘油脂、脂肪肝,很大部分是攝取大量的水果而來的,所以水果應適量攝取,而不是取代正餐。

  3. 只吃水煮的食物:長者普遍認為脂肪是不好的,認為水煮或者低脂的食物比較健康,害怕攝取脂肪,但是脂肪是身體賀爾蒙的原料,若完全不吃脂肪可能會影響到身體其他賀爾蒙,此外,沒有油脂的幫助,腸道不夠潤滑,也容易產生便秘,因此應攝取好的油脂,如: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等。

  4. 不敢吃澱粉:現在低醣飲食、生酮飲食流行,長者可能會容易被外在資訊誤導,以為不吃澱粉就好了,但有三高或著糖尿病的長者,在這方面更應該小心,沒有注意身體的狀況,直接不吃澱粉會有酮酸中毒的風險,因此有疾病者更應該諮詢醫師、營養師再執行比較特殊的飲食,且不一昧地將澱粉當作不好的食物,應將飲食中的精緻澱粉換成全穀雜糧類,如玉米、馬鈴薯、南瓜、地瓜、芋頭等。

  5. 吃很少:因為覺得吃多就會胖,因此不敢多吃,只是少吃但沒有注意食物的內容,容易因低熱量的飲食造成身體覺得營養不夠足夠,讓身體感覺是處在一個沒有營養的狀態,這樣的飲食更容易讓身體抓著脂肪,使得體重更難下降,因此減重應該是調整食物的比例以及內容,而不是單純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