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德國的成功模式

(德國之聲中文網)還在2009年,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一項研究就澄清了一個誤解。上一代人大多持這一看法: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在規模上屬於中小型,"其所有權份額大多完全由某個所有人家族把持"。

然而,慕尼黑工大企業行為與金融研究中心(CEFS)的這項研究報告指出,事實上,從1998至2008年,家族企業在CDax綜指掛牌的上市企業中佔將近一半,市值佔比為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家族企業10年前即已是德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企業群體。

專家們指出,10年來,德國上市企業總數大幅減少:2008年,尚有618個企業在CDax綜指掛牌,至2018年,數量降至426個。但是,根據該項研究所應用的"創業家族定義"(Founding-Family-Definition),CDax綜指裡的非金融企業中,家族企業仍佔約40%。

家族對抗投資商

慕尼黑工大是受"家族企業基金會"委托撰寫這一研究報告的。在經濟學家阿赫萊特納(Ann-Kristin Achleitner)的主持下,慕尼黑工大企業行為與金融研究中心的專家們參與了相關研究。阿赫萊特納也是多家大型企業的監事會成員。

該中心的經濟專家們調查分析了約500家上市企業,其中40%有一個家族參股;20%的企業中,創辦家族仍有決定性影響力。金融領域或房地產領域企業未成為調查對象。該項研究的對象中既有歷史悠久的企業,也有年輕的企業。

研究結果顯示,創辦家族平均擁有企業四分之一股份,而在非家族企業那裡,戰略型投資商則扮演主要角色,平均掌控企業28%的資金。

"高績效"

經濟學家們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上市企業裡,與不受家族影響的企業相比較,有家族參與或所有人家族有著實質性影響力的企業績效更高。

專家們在報告中寫道:"家族企業"在經營和招聘人員方面均有更高增速、更大利潤,且是"通過一種明顯更佳的績效表現出來"。不過,家族企業的規模通常小於投資人掌控的可類比企業。

報告指出,"企業中的家族影響越大,企業的績效便越高。"根據該項研究結果,在從2009至2018年的調查時間段,家族企業從股值和紅利中獲得的年均盈利率為23.2%;非家族企業的年均盈利率僅15.2%;受調查的家族企業在這一時間段的經營額提升了122%,非家族企業經營額增幅僅50%。

高多樣性--結構精干

與非家族企業的另一區別體現在"企業管理結構"上。在這方面,家族企業間存在顯著差異,更與非家族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研究報告指出,這一點令人矚目,因為,"對上市家族企業特點的認知也對資本市場管理或立法可能具有意義"。

根據該研究報告,家族企業同投資人所掌控企業在結構上也表現出不同:兩種企業的董事會規模大致相當,但監事會截然不同:投資人通常設置擁有10多名成員的監事會;家族企業監事會的成員數量一般則只有它的一半,而且,其中一人是家族成員。

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

此外,家族企業規模一般明顯小於非家族企業--不論是依據資產、銷售收入還是雇員數量計算。

慕尼黑工大的經濟學家們指出,令人矚目的是,在被作為觀察時間段的2009年至2018年,家族企業的就業機會增幅平均為54%,明顯高於非家族企業(21%)。

這從另一個方面凸顯了家族企業在國民經濟上的重要性。觀察結果表明,家族企業常采用"歐洲股份公司" ( SE)和"股份兩合公司" (KGaA)的形式,與非家族企業相比,擁有更高的自有資金率。

作者: Dirk Kauf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