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無人機公司允技工上班到75歲 日本64歲以上銀髮就業人數超過9百萬

日本很可能成為一個沒有舒適退休年齡的社會。(攝影/鄭國強)

在發達經濟體中,日本超過退休年齡繼續工作的人口比例連續居首位或接近首位,其中有些老人是真的想要工作,但大多數老人繼續工作出於無奈,若不辛勤工作,未來就要陷入不優雅的貧困窘境。

隨著日本大量嬰兒潮一代開始老到65歲或以上,65歲至69歲之間就業人數從2013年開始增加,並且從2017年開始,70歲以上的員工人數也明顯增長。

65歲以上老年就業人數連續18年增加

日本雜誌《Japan Today》網站發表一篇文章形容「老人就業大軍」的現象是「rogo-resu」,這是日文rogo(退休)加上英文less(resu)的合成詞,意思是退休賦閒的日子更少了。

這個新創的詞彙首次出現在《朝日新聞》2019年11月2日一篇社論,該篇社論作家真鍋大度警告說:「日本很可能成為一個沒有舒適退休年齡的社會。」

專家指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其影響是可怕的:在不遠的將來,每2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需要繼續工作,直到他們的身體或精神不再健康不能工作為止。

65歲至69歲的老人就業率高達50.3%

根據總務省統計,2021年,日本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就業人數達到909萬人,連續18年上升。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的整體就業率為25.1%,65歲至69歲的老人就業率高達50.3%,為該年齡層的就業率首次超過50%。

就連下一個高齡層70 至74歲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仍在工作。

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一位智庫分析師解釋說,在戰後經濟快速增長時期,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戰後出生的員工達到60歲的強制退休年齡時,人們以為他們會享受退休黃金歲月,國內外旅行,追求他們的興趣。

老人工作的最大理由是「提高生活品質」

「但是在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隨後2008年爆發雷曼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導致日本通縮繼續惡性循環。及至最近日圓貶值和能源價格上漲,退休老人夢想有一個舒適的退休生活被壓垮了。」分析師憂鬱的表示。

日本工會聯合會Rengo對老年員工的調查顯示,2019年,46.2%的受訪者給出繼續工作的理由是「為了保持健康」。 其次是「提高生活品質」(33.9%)和「因為一個人活著是為了工作」(28.8%)。但是在複選題當中,77%的回答是是「提高生活品質」,高居首位。

上述分析師回顧金融廳2019年發表的聲明統計,一對老年夫婦平均需要至少有2000萬日圓(約460萬元台幣)的儲蓄,才能為退休後30年的生活提供資金。

20.8%的家庭儲蓄為零

但是到了2022年,金融廳統計,60歲及以上的主要養家糊口的家庭中,有20.8%的儲蓄為零,這個數字還在上升,比前一年上升2%。

一位商業分析師告訴《Japan Today》,超過70%的便利商店和超市的臨時工或兼職工人、保全、保管員、護理人員、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員等都在65歲以上。

由於某些領域的工人短缺,有些公司啟動留住具有專業技能的年長員工計劃。舉個例子,總部位於東京的無人機製造商VFR採用的再就業制度,允許工人繼續他們的職業生涯,直到75歲。

80多歲看護工照顧同齡人

出租車公司也雇用更多老年人。到2022年3月,約有5萬名司機年齡在70至74歲之間,另有2萬名司機年齡在75歲或以上,佔總人數的8%。

「隨著司機的平均年齡不斷增加,他們捲入的事故數量也在增加,無論是輕微事故還是嚴重事故」一位 70 多歲的司機向Shukan Jitsuwa坦言。

據統計,約25%的家庭或機構護理人員年齡超過60歲,甚至可以發現80多歲的女性被同為80多歲的護理人員服務的情況,包括換尿布或照顧他們所愛的人,令人擔心老年看護工在工作時可能受傷。

隨著日本人口的減少和平均年齡的增加,年輕工作人口更少了,更難以養活更多依賴福利制度的老年人。修訂後的高齡者就業穩定法於2021年4月生效,該法律強制要求企業採用允許人們繼續工作到70歲。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男性「勃起障礙」是過勞導致?醫提醒:半數患者已進入前期高血壓 應適當治療
憂台灣淪為「過勞之島」 國民黨多管齊下提供實習機會搶人才
安心純淨的甜蜜滋味 Honey 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