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視網膜剝離的9大高危險族群! 第8種竟然會上榜

壁紙脫落了,黏回去就好,但視網膜剝離了,可不是塗塗膠水再黏回去如此簡單!

所謂視網膜剝離就是有液體進入了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層」與其下的「色素細胞層」間的潛在空腔(視網膜下腔),使得視網膜與色素細胞層脫離了。此時感光細胞的營養及代謝都受到損害,因此嚴重影響視力。

視網膜剝離有3種類型
為什麼液體會進入視網膜下腔?液體又是哪裡來的?可以分成下列3種情況,而這也是視網膜剝離常見的3種類型:

(一)裂孔性:簡單說就是視網膜出現了一個裂孔,玻璃體內的液體從這個孔裡灌入視網膜和色素層中間,使視網膜浮起,與原來下方的組織脫離,如同壁紙從牆壁上脫落一樣(如右圖)。

(二)滲出性:這種類型主要是因視網膜及脈絡膜發炎或糖尿病等血管病變,使視網膜血管或脈絡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的水分滲出,沉積於視網膜下腔,造成視網膜剝離。

(三)牽拉性:通常是因為視網膜表面有異常纖維膜增生,這些纖維膜會收縮,力道強到把視網膜拉起,脫離其下的色素層。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視網膜上生長出不正常的纖維血管所引起。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與玻璃體有關
後玻璃體剝離是年長者的正常生理現象,60歲以上者約6成有此狀況。這是因年紀大、玻璃體退化收縮,造成玻璃體後膜與視網膜分開,玻璃體後膜與視網膜間的空腔不再有正常的玻璃體而是由眼內液佔據。正常的玻璃體像蛋清或凝膠一樣,含有很多水分,隨著年紀增長、玻璃體退化,原本緻密透明的結構內會出現一些空腔及不透明的纖維質凝結沈積,這些點狀或線狀的東西,就是所謂的「飛蚊」。而一旦發生後玻璃體剝離,會突然之間看到大量的飛蚊。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年齡層有下降趨勢 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眼底
後玻璃體剝離有可能是視網膜裂孔及剝離的「前奏」。原本較常發生在60歲以上,現在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而因為後玻璃體剝離引發視網膜裂孔、甚至視網膜剝離的時間也提早到40~50歲。

此外,因高度近視人口眾多,出現黃斑部裂孔伴隨網膜剝離的病例也有增加趨勢。黃斑部是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一旦有裂孔,視野中間就會一片黑,處理起來也更為棘手。

面對此一可能引發失明嚴重後果的疾病,建議民眾一定要多關心眼睛健康,高危險群應定期檢查眼底。醫師會依個人情況安排追蹤檢查的頻率,一般而言大約半年至一年需檢查一次。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

◎高度近視

◎有眼外傷或眼內發炎病史

◎家族史

◎視神經或脈絡膜視網膜先天發育有問題者

◎早產兒

◎先天有血管病變的幼兒

◎先天罕見疾病如「麻煩症候群」的患者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有人認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眼睛癢,太用力揉眼睛所致;也有人認為這兩種疾病有組織發生學上的共通性。)

◎有脈絡膜息肉老年性黃斑部退化者

(這種病有可能突然發生視網膜下大出血,將視網膜頂起或引發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血液也可能進入玻璃體腔而嚴重遮住視線。)

延伸閱讀:視野缺損、大量閃光、有飛蚊…當心視網膜剝離奪走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