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移轉代金計價改採市價計算 高市公設地大掀漲風

高雄的公共設施保留用地,因高市府將改變建商進行容積移轉的代金計價方式,在公設地愈來愈少,需求愈來愈多情況下,漲勢恐難止歇。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的公共設施保留用地,因高市府將改變建商進行容積移轉的代金計價方式,在公設地愈來愈少,需求愈來愈多情況下,漲勢恐難止歇。圖/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的公共設施保留用地,去年底、今年初每平方公尺售價,約公告土地現值的40%~42%,不過,因高市府將改變建商進行容積移轉的代金計價方式,導致公設地價格漲至50%,零星地甚至飆至57%,政策變動驅動漲幅19%~25%,在公設地愈來愈少,需求愈來愈多情況下,漲勢恐難止歇。

從事公設地買賣業者表示,高雄公設地在疫後2022~2023年間,因需求減少,售價約公告土地現值的30%~35%,直到去年底、今年初,逐步攀升到40%左右,現已續漲至53%,零星公設地甚至飆至57%。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陸炤廷表示,他聽到價碼喊到58%了,由於需求增加,高雄市的公共設施用地,未來恐怕將繼續漲價,增加建商興建大樓的成本。公設地直漲主要原因,就是容積移轉代金計價,由土地公告現值計算,將改為以土地市價計算。

公設地的買賣以道路用地為主,此一設計係政府沒有足夠財源,用以收購公共設施用地,因此在建築物興建時,給予開發商容積獎勵,開發商以收購的公設地作為相應的對價,捐贈給政府,取得更多的容積移轉。

據指出,建商收購公設地幾乎沒停過,土地庫存愈多的建商,需求公設地的量就愈大,以上市公司京城建設截至去年底的財報揭露顯示,持有的公設地金額即高達28億元左右。

行之多年的高雄容積移轉運作模式是,容移50%以公設地抵換、50%以公告現值計價繳交代金。但此作法因違反「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第9條之1」規定,內政部1月4日函文高雄市政府,要求容積移轉50%以代金計價繳交的方式,必須以「市價」計算。

為降低衝擊層面,建商希望高市府容移的新制,能全部改以公設地抵換,最差也不要低於70%,因為公告現值約只有市價的30%~40%,如果容積移轉100%都以代金計價,並以土地市價計算,建商成本將飆高,導致公設地持續上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