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投資求穩健 窮人只想「歐印」賺大錢 無懼踏空一場夢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散戶期盼靠1、2檔飆股躋身有錢人之列

今(2024)年不光是輝達(Nvidia)一家烤肉,整個能跟AI晶片沾上邊的萬家股票也都跟著飄香。每當股票市場出現飆漲行情時,散戶總會一邊猶豫要不要追漲,一邊打探誰會是下一檔飆股,望著如今美超微(Supermicro)、輝達流口水的樣子,與去年看著Meta還有前幾年的特斯拉(Tesla)如出一轍。

當散戶望著螢幕上通紅的股市,呈現雙眼亢奮、心跳加速、呼吸緊促的症狀,與其說是在上網做功課尋找合適的股票投資,不如說是期待神明顯靈讓自己中樂透更貼切,因為多數散戶期盼「歐印」(All in)1~2檔飆股,從此躋身有錢人之列。

但我觀察私人銀行的富豪客戶們卻很少有加注押飆股的心態,他們反而更關注整體帳戶的投資回報與穩定度。

這種心態也很容易理解,因為除了少數賭徒性格外,多數人不可能把帳戶裡上億資金押注在一檔個股上,萬一財報爆雷、工廠大火,甚至一紙政策禁售令,都可能讓整個帳戶績效受到重大的打擊,即便投資幾檔看好的個股,也會在股價一路上漲的過程中分批賣股,保持單一持股部位不會過大,危害到帳戶穩定度。

富豪把心思專注於本業 尋求資產穩定成長

私人銀行的客戶們沒有人是缺錢走進銀行的,他們想的都是如何能讓資產穩定成長,至於賺錢這檔事,反而更專注在他們自己所熟悉的本業,而不是期待銀行裡的資產能瞬間翻倍。

翻開世界富豪排行榜,能靠投資致富的富豪,永遠只有巴菲特一人,其他都是在各領域崢嶸的企業家。而私人銀行有更多的固定收益工具,能提供客戶資產更高的穩定度,再搭配小部位的優質個股拉高帳戶總體報酬率。

先求穩再將勝率拉高,而非「賭一把」期待資產翻倍,這或許是富人投資法則與追飆股卻往往踏空的散戶最大的差異。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 / 4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