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敵國的腐敗後果

富可敵國的腐敗後果
富可敵國的腐敗後果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19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資本無限擴張之後,資本力量過大給自己帶來了毀滅,為資本主義留下深刻教訓。它向世人顯示大型企業如何可以比帝國更強大更危險。

英國靠著海上霸權的力量建立東方殖民地,靠的不是直接派駐政府官員,而是一家商業公司(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創建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行政和公務員體系,這家公司的私人軍隊比當時所有民族國家的軍隊都要龐大,其勢力遍佈全球。

東印度公司是當今股份公司的終極模型和原型。東印度公司位於倫敦金融城的原址已被人遺忘,但是東印度公司仍然是歷史給我們的警惕,提醒人們濫用公司權力的潛在風險,以及股東利益可能轉化為國家利益的種種危機。

資本力量所產生的影響常被人們忽略,當今香港的房價居高不下,貧富差距世界之冠,就是資本力量過大所造成的問題,四大家族經營的都是房地產(首富李嘉誠沒有創造任何一個商業品牌),抱著閒置土地不蓋也不賣,不放過賺進最後一個銅板的機會。

現在人們談論著大公司的力量,以及跨國公司運用種種辦法繞過各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感到恐懼,這和18世紀的評論人士如出一徹,他們指責東印度公司用財富腐蝕了英國議會。

上個世紀50年代,英屬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的遊說就能導致伊朗政變,最近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遊說美國保護其在印度尼西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利益。 同樣在18世紀,東印度公司要求英國海軍加強其在印度的軍力。

18世紀印度是在一家盈利公司的掌控下淪為殖民地的,東印度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投資者變得富有,它獲得了驚人的成功,關鍵因素在於從英國議會得到支持。它們的關係在18世紀變得更加互惠共生。

在印度發跡的富豪回到英國以後,用財富收買議員或者乾脆花錢自己做議員,反過來議會用國家權力支持東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的律師、遊說人士以及議員股東緩慢又巧妙地影響並顛覆議會的立法,使其有利於公司(企業遊說)。議會對這個世界上第一起企業遊說進行調查,認定東印度公司犯下行賄和內幕交易罪,最終議長遭彈劾以及東印度公司的總督被捕入獄。

儘管今天不論是沃爾瑪(Walmart )還是谷歌(Google)擁有極大資金與權力,在國家與企業的親密共舞中,雖然可以實行監管,它還是會傾其資源和權力抵抗監管。這些大型公司可以成功讓國家權力為其服務,例如: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聘用了20位前任參議員、眾議員和立法助理,並與他們簽了合同。

殼牌石油(Shell)一年收入2280億美元,比挪威的GDP還高,擁有這樣收入的企業可以依靠政府保護他們的利益,保衛他們的安全,為他們紓困。美國最近在伊拉克就為埃克森美孚石油做了!

東印度公司的第一代業主瑟洛男爵曾說:企業既沒有肉體可以懲罰,也沒有靈魂可以被譴責,因此他們為所欲為。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