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探訪軍事遺跡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在日據時期曾是軍事彈藥庫基地,光復以後國軍繼續沿用,閒置後經臺北市政府闢建為公園,保留存放彈藥的涵洞、軍隊駐守的崗哨、運送彈藥的石階步道等軍事遺跡。由於以往管制森嚴,閒置後少有民眾出入,因此該地成為動、植物棲息的寶地,公園內蟲鳴鳥叫不絕於耳,綠意盎然,樹木粗壯、枝葉碩大,儼然成為「都市之肺」。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占地3.8公頃。自日據時代即以該地做為彈藥庫,光復以後,國軍沿用並駐守,於民國77年撤出後,閒置至95年,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進行新建工程的規劃設計及闢建,將該地打造為一座以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為首要目標的公園。

天然屏障 軍事戰略要地

昔日該地的軍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在碉堡西南可控管山凹的彈藥庫設施,東可監控臥龍街的來敵,南邊巨岩山頭形成天然屏障。園區內原有多個凹谷,形成高低起落的地形,後因興建北二高時地基不可虛空,將大部分的山洞及軍事建築填實。但公園中仍保留許多軍事遺跡,包含為了搬運彈藥及物資所建築的石階步道、2座存放彈藥的涵洞,以及崗哨。

生態復育 臺北都市之肺

此外,公園共有8大主題區,包括入口解說區、生態溪流復育區、人文史蹟展示區、自然生態演替區、賞蝶區、大赤鼯鼠觀察區、台北樹蛙觀察區、戀戀蟬聲休憩區等。在自然生態演替區、賞蝶區、大赤鼯鼠觀察區及台北樹蛙觀察區有香楠、相思樹、白匏子、血桐等多種植物,數千株喬木,以及樹蛙、蝴蝶與大赤鼯鼠等動物,成為天然的生態教室。

園內保留低海拔森林及溪流等自然資源,其中,生態水道區以生態工法建築較寬廣平緩的水道,除了復育溪流生態景觀,打造魚蝦的棲息空間,也是小動物賴以為生的水源。雨水充沛時,園區內林地與綠樹吸收部分雨水,涵養在根部附近,透過土壤及岩層匯集成流水。部分流水會收集到碎石廣場下方的「雨撲滿」,作為濕地水源補充之用。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保留許多軍事遺跡。(記者范瑜攝)

昔日軍隊駐守的崗哨。(記者范瑜攝)

公園內保留存放彈藥的涵洞。(記者范瑜攝)

公園內具有豐富動植物,是天然的生態教室。(富陽生態公園提供)

公園內有許多運送彈藥的石階步道軍事遺跡。(記者范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