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掀停售潮 金管會:尊重業者商業判斷

親切的笑容、留著俏麗的短髮,42歲的潘怡伶10年前確診第1期乳癌,在心情調適後開始進行10多次的化療、標靶及2次手術療程。

身兼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的潘怡伶說,得知確診後做最對的1件事,就是先聯絡保險業務員,確認相關醫療險的保單內容,否則難以負擔第1年高達81萬元的治療費用。

潘怡伶表示,「像有些藥物真的滿貴的,我們必須請假再去打這個藥物,大家其實只是想要維持目前的生活狀態。」

近年來民眾就醫的自費項目越來越多,許多人會規劃商業保險,特別是實支實付保單。2019年起,金管會規定,民眾1人最多可買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並可採副本理賠,卻也引發靠生病賺錢的爭議。

大誠保險經紀人副總程睿紳指出,「我支出10萬元,但居然可以得到30萬元的理賠,這過去都有發生,也造成保險公司的整體損率跟理賠金額過高。在這次的轉換過程當中,可能就會抓取新的平均餘命,還有近年理賠金額跟理賠的損率來做調整。」

金管會2023年底宣布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就是有實際支出才會理賠,讓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先前雖有消息傳出要延後實施,但多家壽險公司已經陸續宣布停售醫療、意外和失能險。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各公司有停售的商品,原因可能跟實支實付新制無關;比方說失能險部分,這個就應該跟實支實付的新制無關。目前初步評估是說,這種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險,年初時就多半都已在業界停賣,所以應該不會有什麼停售效應。」

金管會強調,商品停售與否是公司營運策略,尊重其商業判斷,至於實支實付醫療險改革上路日期是否延後,將待產壽險公會討論後再對外宣布。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實支實付醫療險爆搶買潮 相關商品亦停賣改新約
金管會擬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 民眾搶停售前送件
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變革 未來不得領取超過實際費用